跨国“贸易历险”:中国民企赢下在美“双反”官司

 2017-01-02 08:00:21  来源:产经综合  责任编辑:   点击:034次

分享到:

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年之前, 谢龙德拉着行李,从位于西长安街的中国贸促会走出,他整个人终于轻松了,可以好好过个年。12月29日,中国贸促会举行了2016年最后一次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聚焦2016年我国所遭遇的“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贸易摩擦案件。

  谢龙德是当天贸促会邀请出席发布会的企业代表之一,来自四川眉山,他所在的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年也经历了一场来自美国商务部的“双反”调查,涉案金额最初高达2.84亿美元。最终耗时一年多,2016年11月1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这起案件作出了无损害裁决。谢龙德所在的四川德恩精工胜诉了,这意味着这家规模不大的地方民营企业,保住了年出口额数亿美元的生意,四川省贸促会称,此次胜诉是近年来中国应对美国钢铁案件取得的最好结果。

  事实上,每年遭遇国外“双反”调查的中国企业并不在少数,涉案前前后后,这些企业到底会经历什么?又有什么经验教训值得重视?谢龙德在当天会后向北京青年报记者详细讲述了他所供职企业的这场跨国“贸易历险”。

  立案

  不同于“走出去”遭遇贸易摩擦案件的华为、中兴等国内知名企业,发迹于四川眉山的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属于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近两年年营收为3亿多元。

  谢龙德介绍,2015年10月29日他所在公司最初是从中国贸促会得到了由美国TB Wood’s Incorporated向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双反调查申请的信息,2015年11月18日美国商务部正式立案调查。

  据了解,美国反倾销案件的调查和判定机构有两个,分别为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立案后,两个机构的工作交叉进行。

  “从美国企业申请‘双反’调查到美商务部立案的时间里,中国贸促会方面组织开了工作会向企业介绍应对措施,还请律师事务所团队来开会,也向我们推荐一些有经验的律师事务所。最后我们选择了一家北京的律师事务所去应对此案。”谢龙德表示。

  问卷

  事实上,美国商务部立案只是所有“双反”贸易摩擦案件的一个开始,后面还有更复杂的程序等待着企业去面对。

  “正式立案调查后,美国方面会向中国的出口商发出调查问卷,我们这个行业也属于钢铁行业,美国方面称作铁质机械传动部件,填写不光是我们一家,大概有数十家,具体步骤是调查问卷填写完之后,美国方面才会决定哪家中国企业是强制应诉企业和参与应诉企业。最终,在该行业中有两家中国企业被确定为强制应诉企业,即我们和无锡一家企业,主要原因我们是这个行业出口美国数额排第一第二的企业。但之后,美国的起诉方的诉讼范围又做了相应调整,因此最后仅剩我们一家强制应诉企业,其他十来家企业都是参与应诉。事实上,我们每年向美国的出口额并不高,仅一亿元。”谢龙德讲到。

  关于强制应诉和参与应诉企业,谢龙德还告诉北青报记者,参与应诉企业的律师费用可能仅几万元,但强制应诉企业除了需要面对更为复杂的程序,应诉费用方面,要比参与应诉企业多花费数十倍的费用。

  关于问卷的问题,谢德龙举例称,比如原材料的库存记录,工资支付记录和考勤记录,减免税或税金支付等等,甚至还有企业能耗方面水电气的花费。

  谢龙德说,美国方面发出的问卷会贯穿案件始终,就他们企业来说,从2015年11月立案到2016年10月案件接近尾声,他们企业源源不断收到了约500页文件,都是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答问,前期问题比较常规,后期问题则专业甚至苛刻。

  “值得指出的是,对于问卷,企业千万不能不闻不问,如果出口商不回复,美国方面将依据申诉方的材料作出裁决,这样企业不但会很被动,而且会造成很大的损失(被征收惩罚性关税)。”谢龙德说,“这只是第一道坎,强制应诉企业除了填写问卷,还有一关要过,就是面对美国商务部来中国企业现场核查问卷填写的内容。”

美国商务部在现场核查

  核查

  据悉,2016年4月11日,美国商务部作出反补贴肯定性初裁,谢龙德所在公司的相应税率被定为33.94%。当月,谢所在企业还经历了案件最重要的一个步骤——美国商务部现场核查。就在初裁作出半个月之后,4月26日,就反补贴事项,美国商务部派了两个审核员和一个翻译来到四川企业的现场,此行,美国三名人士共待了4天。

  “现场核查前,美国方面不会告诉企业核查的具体事项,只是列一个大纲,而真正到了现场时,美国方面核查很仔细也非常挑剔,他们多用视频取证,美国商务部和美国起诉方还会远程遥控指导,有时一个问题要来回查几次,使劲儿地找你的毛病。”谢龙德称。

  此后,6月1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反倾销案肯定性初裁,德恩的税率被定为2.17%。

  谢龙德补充道:“2.17%的倾销税率其实已经是近年来应对美国对华案件中的最好结果。初裁结果出来后,美国进口商订单立即减少,进入观望状态,由此裁定,算下来,我们公司至少损失近1亿元的订单。”

  和反补贴事项步骤相似的是,6月21日至25日,谢所在公司又迎来了美国商务部反倾销核查的团队,同样是两个核查员和一个翻译。

  “最艰辛的就是反倾销现场核查这一环节,美方要求就最终出口美国的每个产品对应的生产原料、能耗等多个项目,提供原始凭证。甚至还要看你用什么工具称产品重量都要核查,要是企业没有完善的管理系统以及扎实的数据链根本无法应对,而且有的数据不是现成的,还需要单独去搜集、统计。”

  谢龙德告诉北青报记者,美国方面两次现场核查后,将他们准备的部分资料带到美国,用来日后撰写报告。据他计算,带到美国的资料就有七八十公斤,当时材料寄送用了三个大包裹,通过联邦快递寄往了美国。

  “他们就跟强盗似的,必须把你们的门打开。把你们的整个成本过程透明化,接受他们的监督。”谢龙德形容当时的感受。

  胜诉

  2016年12月29日,距离新年还有3天的时间,中国贸促会举行发布会介绍2016年我国遭遇贸易摩擦案件的整体情况,当天参加发布会的媒体不在少数,位于贸促会一层的发布会厅都坐满了。

  谢所在企业在美国经历的“双反”案件在发布会上也被披露,贸促会法律事务部的刘超副部长向媒体介绍,在中外有关方面共同努力下,迫使美起诉方5次缩小涉案产品范围,涉案金额由最初的2.84亿美元缩减至不到2000万美元,彻底打掉立案基础,并最终说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了无损害裁决,中方应对工作取得完胜。

  谢龙德告诉北青报记者,回看整个应对美国“双反”贸易摩擦案件的过程,能够取得成功的确需要各个方面的努力。

  “在应对过程中,四川省商务厅、国家商务部、贸促会都帮着我们企业想办法,作辅导。在后期案件最终仲裁的过程当中,美国参议员干预的情况下,中方和美国商务部、贸易委员会从政府的层面做了很多的沟通,从而获得了案件的完胜。”谢龙德总结胜诉的原因时称,“除了政府层面,‘打铁还需自身硬’,公司拥有完善的管理系统并组建了30人团队的双反案小组。此外,就是优秀的律师团队。”

  事实上,谢龙德所在企业的经历只是2016年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的一个缩影。

  北青报记者从贸促会了解到,2016年全球形势动荡多变,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我国共遭遇27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117起“两反一保(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案件,涉案金额高达139.8亿美元,数量和金额达到历史新高。

  谢龙德称2016年这场跨国“贸易历险”给了他两点启发:“一是,中国制造业大部分企业目前管理系统还不完善,很少有从原材料到出口退税完整的涵盖整个供应模块的。美国方面非常有经验,而且他们是带着贸易保护的思维来审核的。有的企业事实上并没有倾销和补贴,并不代表案件裁决下来企业没有倾销和补贴,这就是要考验企业的应对能力。第二,这个案件也反映了中国原来被视为弱小的行业现在正在崛起,以前是代工为主,而现在开始以自主品牌参与国际竞争,未来可能是他们的竞争对手,导致贸易摩擦形势会加剧,这也从侧面证明中国一些行业水平在提高,竞争力在提高。”文/本报记者 赵萌

CopyRight(C)2007-2015 第一产经日报报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11160号
网站所刊载信息全部转载互联网,不代表第一产经网观点|版权由原作者拥有,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
第一产经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