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制造业企稳为中国经济增底气

 2017-01-02 08:00:10  来源:产经综合  责任编辑:   点击:034次

分享到:

  1月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2016年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4%、54.5%,分别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但二者均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且都为2016年内次高点。对此,专家指出,2016年制造业PMI整体呈前低后高走势,并在12月达到51.4%,制造业企稳态势得到持续巩固,市场信心不断增强。进入2017年,制造业仍有望延续2016年的良好走势,并在稳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将进一步增强中国经济向好发展的底气。

  产需平衡 表现稳定

  2016年12月,制造业PMI连续5个月位于临界点之上。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制造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供需关系进一步改善。2016年12月,生产指数为53.3%,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但仍为2016年内次高点;新订单指数为53.2%,与上月持平,连续两个月位于2016年内高点,与生产指数的差值降至3年来低点,表明产需平衡较为稳定。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陈中涛指出,从2016年全年来看,PMI指数稳步小幅回升,一季度略低于50%,二三季度回升至50%以上,四季度回升加快,回升到51%以上,全年平均水平50.3%,高于2015年0.4个百分点。

  “PMI是反映制造业经济预期、信心的标志性指标。2016年制造业PMI整体呈前低后高走势,并在12月达到51.4%,表明制造业企稳态势得到持续巩固,市场信心不断增强。进入2017年,制造业仍有望延续2016年的良好走势,并在稳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将进一步增强中国经济向好发展的底气。”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信心增强 多方看好

  除了制造业的稳定表现,中国经济向好发展的底气与信心还来源于其他多方面预期的持续改善。据统计局介绍,2016年12月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5%,连续3个月运行在54%以上的较高水平,继续保持较快扩张态势;消费者信心指数2016年11月是108.6,比上月提高了1.4个百分点,表明消费继续位于乐观区间;外贸出口先导指数2016年11月为36.9,较上月回升1.3,表明企业对出口形势的预期有所改善。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英文期刊《中国经济学人》(《China Economist》)发布了2016年四季度“中国经济学人热点调研”结果。本期中国经济学人经济景气指数为68,比上次调查上升了5个百分点,表明经济学家对当前经济增长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少国外媒体、专家学者也表示看好。据拉美社日前报道,中国政府制定的“十三五”规划旨在让经济实现平衡发展,2017年,虽然中国经济会面临一些挑战,但中国拥有足够的政策工具来实现这样的平衡发展局面。日本咨询公司INFORM总裁和中清表示,看好“中国制造2025”、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及基础设施投资为中国经济带来的发展潜力。

  “对中国经济信心有所增强符合当前经济发展大势。首先,就全球范围来看,当前很少有国家能像中国这样既保持稳定走势又实现中高速增长;其次,中国经济已经形成了非常完整的产业体系与管理体系,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全方位发展,制定详细、全面的发展规划,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为保证持续的经济增长如此努力;再者,一系列改革措施已初显成效,新经济、新动能持续发力,这让未来的中国经济更值得期待。”赵锡军说。

  实体经济 砥砺前行

  受访专家指出,进入2017年,我们有理由继续看好中国经济,但同时也不能忽略问题与挑战。其中,实体经济发展困境就是我们需要着力解决的一大难题。赵庆河表示,近期部分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价格和物流成本持续上涨,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影响。2016年12月小型企业PMI为47.2%,继续位于收缩区间。调查结果显示,反映资金紧张的小型企业比例接近六成,为2016年以来的高位,融资难、融资贵仍然是困扰小型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困难之一。

  “此外,中国的金融领域和实体经济之间的互动性出现了持续下滑,资金‘脱实向虚’的问题严重,这进一步恶化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赵锡军表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行动,一方面中小企业要主动顺应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大势,迈向中高端、提升产品质量,充分展现中小企业特有的活力;另一方面,政府要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与服务,在推动减税降费、简化审批环节与手续的同时,多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指导与培训。

  专家指出,对于实体经济的困境,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提出2017年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并在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创新驱动发展及市场公平竞争等多方面进行了部署。以此为基础,实体经济在2017年虽然仍将面临不少挑战,但将会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实体经济的春天或已不远。本报记者 邱海峰

CopyRight(C)2007-2015 第一产经日报报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11160号
网站所刊载信息全部转载互联网,不代表第一产经网观点|版权由原作者拥有,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
第一产经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