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26日电 题:工信部长苗圩:迈出实现制造业强国目标第一步
中新社记者 魏晞
《中国制造2025》去年5月正式发布。路线图实施一年半以来,中国官方如何推进,遇到哪些近忧远虑,下一步又会如何部署?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实现制造业强国目标“三步走”中第一步的行动纲领。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发展到今天,必须把核心关键技术和产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光靠进口不能支撑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更不能支持中国迈向发达国家目标的实现。”
智能制造:有短板更有优势
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中国发展智能制造,有短板、更有优势。
苗圩表示,中国推进智能制造过程中最大的“短板”,是国内工业化进程差异很大:很多企业现在还没达到工业2.0标准,所以我们要补上2.0的课,还要推进3.0,并向4.0方面发展。
“当然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中国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大的一个国家,我们也是互联网应用最大的一个国家,如果把这两个优势发挥好,特别是把工业企业和互联网企业更好地融合在一起,那就会补上短板,化不利为有利,发挥现有优势,加快整个工业化进程。”
但是,随着智能制造的普及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也面临一些现实挑战,出现一些在传统方式下所没有的新问题。苗圩举例说,现在一个木马病毒植入终端就可能带来一系列社会性影响和大面积问题,这些都需要在发展中逐渐研究、解决。当然,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不能因为有了问题就停滞发展,发展还是第一位的。
他强调,从世界范围来说,无论是大家讨论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或者德国工业4.0,都是一场科技革命和产业的变革。在这种变革当中,中国企业如果跟上进步的过程,就可以脱颖而出;如果对这个进程视而不见、或者步伐太慢,就可能会被潮流所淘汰,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重大技术装备:从跟随发展走向创新引领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核电站全部由国外公司负责总包,以大亚湾核电站为例,大到核岛设备、小到螺钉螺母,就连食堂用的不锈钢餐盘,都在法国公司的要求下全部进口。如今,中国掌握了以“华龙一号”、CAP1400为代表的第三代核电核心技术,实现了+1100kv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的世界首套。”
苗圩说,中国重大技术装备正在从跟随发展走向创新引领,从低端的“物美价廉”迈向“质优价高”的高端发展之路。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载人航天、“蛟龙”深潜器、大型客机、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设备、高速龙门五轴加工中心、高速轨道交通装备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成功。苗圩指出,重大技术装备的快速发展,极大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实力,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为中国作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制造2025”下一步怎么走?
苗圩表示,首先,要抓好五大工程的组织和实施,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五项重大工程。
其次,抓好有关政策的细化和落地。《中国制造2025》正式发布以来,官方已制定了11个配套的规划或行动计划、发展指南,组成了一个规划体系。苗圩说,到目前为止,除了三个指南正在报批中,其他八个都已经陆续发布并开始组织实施,下一步要抓好有关政策的细化和落地。
第三,调动更多地方政府参与到“中国制造2025”的工作中,形成中央和地方共同推动制造强国建设的发展格局。
第四,抓好统筹协调,包括规划之间的衔接、各部门之间政策相互配套、省部之间联动。“通过这些工作,真正把规划变成年度计划,把年度计划变成实际的行动,把行动变成效果,这样一步一步地把规划目标变成具体工作,一点一点把它落实,呈现出来,”苗圩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