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 陈康亮)经过将近四个月的准备,深港通终于来了。25日,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称,深港通下的股票交易将于12月5日开始。分析人士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A股的国际化进程有望迈上新台阶。
在长城基金宏观策略研究总监向威达看来,深港通建立在沪港通基础之上,但框架更具开放性,内涵也更丰富。因为有了沪港通两年的运行基础和经验,相比沪港通,深港通取消总额度限制,为投资者带来了更多自由和便利,使得更多机构投资者、尤其是海外机构投资者能参与。
“深港通涵盖大约880只深圳市场的股票,其中包括约200只来自深圳创业板的高科技、创新股票,与沪股通投资标的形成良好互补。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涵盖约417只港股,比沪港通下的港股通新增近100只小盘股。投资标的的扩容,相信会吸引一些对这些股票感兴趣的内地投资者,为内地居民的海外资产配置提供新的机遇,也为港股市场增添新的活力。”向威达说。
向威达进一步指出,根据官方的表态,在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及取得相关监管机构审批之后,深港通还将纳入交易所买卖基金(ETF),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选择。这已经引起嗅觉灵敏的市场资金提前布局。可以期待的是,后续其他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将随着条件成熟不断推出,从而加快内地与香港两地资本市场的全方位融合,A股的国际化进程有望迈上新台阶。
对此,经济学家宋清辉指出,深港通有助于为未来包括“沪伦通”等合作打下基础。毕竟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实现,意味着无论在制度方面还是技术方面,两地都达成了共识。将来,这种经验有助于A股和全世界资本市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通互联,并通过资本市场的互通互联实现与各国、各地区之间的金融合作,实现共赢。
宋清辉指出,除了A股的国际化,深港通的启动亦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由于深股通和港股通均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可以提高人民币在海外的使用,让人民币通过香港交易所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货币,使其作为投资货币的规模不断扩大,有利于其成为他国的储备货币,并反过来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
就国内市场而言,宋清辉表示,深港通能够推动国内资本市场的健康成长。由于A股通过深港通进一步实现国际化,也就意味着将有更多的境外资金可以进入A股市场。如果A股市场希望吸引大量热衷于价值投资的境外资金,就必须对自身进行严格监管,对违规行为绝不姑息,并逐渐引导市场进入以公司业绩为主的价值投资之上,真正成为经济的“晴雨表”。
近期,中国股市、特别是蓝筹股有所反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上证综指25日再度上行,创10个月新高。不少投资者将之归结为“深港通预期升温”。事实上,投资者的期盼不无道理,“沪港通”2014年11月推出后,A股市场终于以此为契机走出困境,并进入一轮上涨模式,半年内指数翻了一倍。
对此,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尽管深港通的标的含有部分小盘股,但出于投资习惯,深港通开通之后,香港的机构投资者可能更多会选择一些蓝筹股来配置,而小盘股估值面临一定压力,这也是最近蓝筹表现较好的主要原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