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农牧业改革:“十三五”锁定五大制度建设

 2015-10-18 20:42:21  来源:第一产经网  责任编辑:root   点击:034次

分享到: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从加快转变方式的关键环节入手,坚持生态优先、群众主体、体制创新、科技支撑和依法治农,全面深化农牧业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推进事关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全局、影响长远的“五大制度建设”。

到2020年,将基本建立发展现代生态农牧业的政策体系、制度体系、保障体系;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离的土地制度;创新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建成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牧业实用技术推广运用体系。基本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牧业生产体系和金融支持“三农三牧”制度。

土地制度

改革核心: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引导土地有序流转,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

改革路径: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草原确权承包和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在符合规划、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加快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

加快推进土地草场经营权流转。创新土地草场流转形式,鼓励承包农牧户依法创新规模经营方式,在引导土地资源适度集聚的同时,通过农牧民的合作与联合、开展社会化服务等多种形式,提升农牧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加快推进农牧民产权制度改革。启动宅基地和农村房屋统一登记、统一发证工作,力争在2016年年底前完成包括农村宅基地在内的农村地基调查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

支持保护制度

改革核心: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健全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完善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

改革路径:健全农牧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通过政策激励、财政补贴、项目支持、以奖代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民间资金更多投入农牧业农牧区;完善农牧业补贴政策。调整提高种粮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标准。探索建立针对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的补贴扶持政策,新增补贴资金向特色优势农畜产品生产和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倾斜;

整合和统筹使用涉农资金。逐步下放省级涉农资金项目审批权限,支持“以县为主”的涉农资金整合。大幅度清理、归并支农项目,把小而散、针对性不强、可有可无的专项进行清理归并,集中财力进一步突出支持重点;完善主要农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探索推进农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

生态保护制度

改革核心:生态保护第一,深化生态制度改革,推进生态重大工程建设,坚持依法保护和治理,完善考评机制,构建保护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

改革路径: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建立与主体功能区制度相配套的政策体系,从生态功能、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三方面,规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和环境容量底线,保护好核心生态区域;

深入推进重大生态工程。抓好重大生态修复和治气、净水、增绿、护蓝等工程,力争到2020年在重点生态治理区实现全覆盖;推进生态领域改革。构建起生态制度体系,加快构建起保护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健全完善考评机制。建立和完善全面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

科技创新制度

改革核心:加快农牧业科技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为高原生态农牧业提供技术支撑。

实现路径:加快农牧业科技创新。建立农牧业科技创新基金,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创新农牧业成果转化机制,支持现代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扩面提质,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

加快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转化应用。加快优质专用小麦、耐密玉米、双低油菜、马铃薯等新品种推广,加强小麦“一喷三防”、玉米地膜覆盖、机械化深松整地、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耕地改良培肥等稳产增产和抗灾减灾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

建立现代种业发展体系。大力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加快组建育繁推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的青海种业集团公司。组织开展种子科研、生产、经营单位的联合攻关,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加快科技成果的开发和转化。

金融制度

改革核心:创新农牧业抵押担保体系,引导规范农牧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完善农牧业保险制度,为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实现路径:创新农村牧区金融体制。放宽农村牧区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牧区金融体系。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牧区;强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职责;发展新型农牧区合作金融组织;建立农牧业保险体系,提高省级财政对主要农作物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种植业保险的承保范围由现在的23个县(市),力争“十三五”期间覆盖全省。

CopyRight(C)2007-2015 第一产经日报报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11160号
网站所刊载信息全部转载互联网,不代表第一产经网观点|如有侵犯到您权利,请联系站长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
第一产经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