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野蛮生长到规范认可 互联网金融跨界创新成新潮

 2015-08-19 22:25:45  来源:第一产经网  责任编辑:root   点击:134次

分享到:

相信未来,随着互联网渠道的开拓,金融市场的焦点将从融资方向向资产管理方向转移,整个国民的资产配置能力将因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得到提升,财富管理效率也将因此得到最大的发挥。

“互联网+金融”市场涵盖了P2P网贷、众筹融资、第三方支付等多个细分领域,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近期发布的《2015年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报告》,主要针对P2P网贷、众筹融资、传统银行转型、移动金融安全及跨界金融等领域进行了用户数据研究、典型案例分析和未来趋势预测。

社交应用成互联网金融主渠道,网民投资渐趋理性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的网民渗透率为68.1%。同时根据艾媒针对中国网民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前景判断的调研显示,47.8%的中国网民对“互联网+金融”前景表示非常看好,仅有5.4%的中国网民表示不好看“互联网+金融”。

一方面,政府对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不断完善,国家决策层释放的政策利好信息无疑对整个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也增强了普通用户对互联网金融的信心,另一方面,上半年股市的良好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网民对互联网金融的积极参与。

2015上半年中国网民接触互联网金融渠道方面,社交应用成为中国网民接触互联网金融的最重要渠道,52.8%的网民通过社交网络了解到互联网金融。熟人经济的诞生构成了人们的信任基础,以微信微博等社交应用为代表的社交网络正逐渐挑战传统媒介的地位,也成为互联网金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最主要的传播介质。

随着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不断成熟,2015上半年中国互联网金融用户对互联网金融投资收益的期望值渐渐开始回归理性,31.5%的用户期望互联网金融投资收益率在5%-10%之间,6.4%的用户期望互联网金融投资收益率在20%以上。

跨界金融创新成主流,传统金融寻互联网化转型

自2014年以来,在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浪潮推动下,上市公司纷纷向互联网金融跨界进军并形成了新的潮流。尤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写进“互联网+”这一国家战略之后,上市公司更是加快了向互联网金融进军的步伐,目前已有近100家上市公司通过自设、控股或参股的方式布局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行业各细分领域发展程度不一。在2015年上半年,P2P网贷仍受追捧,不过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各路资本开始投向垂直细分平台。消费金融在今年受政策利好,加之巨头电商的布局,尤其是校园金融,已然成为行业发展蓝海。众筹领域,股权众筹发展动力不足,实物众筹进入平淡期。互联网保险、社交金融、大数据征信、移动金融安全领域开始崭露头角,市场潜力巨大。

受“互联网+”推动,传统金融纷纷开始转型升级进行互联化。银行作为传统金融机构的代表,受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最大。基金直销渠道电商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第三方平台和电商平台的介入,造成了银行存款的分流,而保险互联网化程度的加深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代理保险业务收益及用户品牌忠诚度。在此背景下,传统银行纷纷开始进行创新转型,其中直销银行、银行系P2P、社区金融O2O及自建电商平台成为亮点。2014年,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开始试水直销银行,直销银行是一种虚拟银行,实行网上开户,几乎没有物理网点,主要通过互联网、电话等方式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运营成本低、更高的存款利率员工效率高等特点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的金融体系。而当前社区O2O市场的火爆,社区金融O2O也成为各大金融机构的战略热点。其中中国平安银行口袋银行推出的口袋社区智能平台,试图利用线下网点众多优势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金融服务。

个性化、生态化成趋势,产品创新与监管趋于完善

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在于个性化、生态化、融合化以及智慧化。随着80、90后成长为消费市场的主流人群。年轻人消费观念更加多样开放,加上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社保体系的逐步健全,社会主流消费偏向于超前消费和信用消费,因此与之匹配的灵活多样的理财产品将更受消费者青睐。

国家层面倡导“互联网+”的政策出台,在某种程度上使传统的金融企业甚至是传统企业开始成为互联网金融市场主体之一。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的兴起,参与主体的不断增加,将使这一行业的竞争程度加强,同时也刺激了金融市场的产品创新和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

而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运用,将产生大数据分析基础上的客户信用分析和营销方式,从而为金融机构业务拓展提供了前提基础。

相信未来,随着互联网渠道的开拓,金融市场的焦点将从融资方向向资产管理方向转移,整个国民的资产配置能力将因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得到提升,财富管理效率也将因此得到最大的发挥。

CopyRight(C)2007-2015 第一产经日报报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11160号
网站所刊载信息全部转载互联网,不代表第一产经网观点|如有侵犯到您权利,请联系站长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
第一产经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