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迎政策风口 资本下乡受困最后一公里

 2015-08-12 21:39:11  来源:第一产经网  责任编辑:root   点击:134次

分享到:

在现代化进程中,互联网和农业如何互相适应,如何攻克转型路上的难关,都是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尤其在资本“下乡”仍受困于基建、物流等因素的当下,缩短“万亿级”市场与互联网的距离,远非启动计算机、点击鼠标接入那般简单。

近期,“互联网+”农业相关政策频繁落地。从决策层到省市地方,从互联网巨头到新“创客”,从农产品经销商到农户,均展现出巨大的兴趣和意愿。农业大数据、农村电商化、农业物联网等随着资本热潮的涌动,纷纷从概念转化为现实。毫无疑问,“互联网+”农业火了。“到农村去!”也有了新的时代特色。

诚然,互联网的新技术、新理念,将给传统农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但在现代化进程中,互联网和农业如何互相适应,如何攻克转型路上的难关,都是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尤其在资本“下乡”仍受困于基建、物流等因素的当下,缩短“万亿级”市场与互联网的距离,远非启动计算机、点击鼠标接入那般简单。

互联网+农业迎政策风口

国务院办公厅8月7日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意见指出,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大力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等,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这距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已有5个月。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5月,自“互联网+”提出后,首个专项行动计划“互联网+流通”发布。六项重点工作任务中,第一条即为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而此前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强调,要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并鼓励农业生产资料企业发展电子商务。

7月,又有多个重磅文件出台。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互联网+”现代农业,培育多样化网络化服务模式。财政部“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大对农产品流通环节扶持力度,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仓储及冷链物流设施,向乡镇村延伸生产营销网络。

此外,国务院办公厅还在5月20日下发了《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今年新增1.4万个行政村通宽带,在1万个行政村实施光纤到村建设,95%以上的行政村通固定或移动宽带。

8月5日,青岛市发布《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力争到2020年,引领10万农业“创客”创业,带动百万农民利用互联网致富;6日,四川省农业厅与百度正式开启合作……政策风口之下,“互联网+”农业大潮正在涌起。

各路产业资本纷纷布局

政策“风起”,则产业“云动”。各路资本调转船头,驶入广阔的农村天地。农业生产、流通、销售等供应链的各环节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施展提供了更加宽松的平台,物联网、农村电商、大数据农业等新蓝海呼之欲出。

提及农村市场,阿里京东均觊觎已久。二者对于“互联网+”农业的介入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其中,京东通过建立县级服务中心,向农村推广和销售商品;淘宝则将“村淘”服务中心直接建在农村,帮助消费者网购。此外,可称为亮点的是“村淘”服务中心的另一个功能——通过电商销售农副产品。

而早在2014年底,联想控股千万美元战略投资云农场,为云农场整合上下游资源,成为业界最大的互联网农资与科技服务平台提供强劲助力。这被业界人士解读为农业电商的风口来临。据《西部商报》报道,近日云农场对外宣布再获春晓资本逾亿元投资,双方将合力共同打造农业互联网高科技全产业链模式。

电商平台正试图打造农村与城市间商品的双向流通机制。当然,其中“玩家”并不只有互联网巨头。大批“为农村而生”——针对农业垂直创业的互联网公司正不断奔赴“曾被遗忘的土地”。7月下旬上线,号称“国内投资最大农资电商平台”的“农商1号”就是基于农村、农民和农业的互联网尝试。

归根结底,“互联网+”农业的本质仍为“买东卖西”。但较之传统的商品流通,其销售方式、介质及生态系统出现了颠覆式转变。潮流之下,除了简单把农产品“上网”销售外,运营商更进一步,立足优势发力农业科技支撑业务。

目前来看,运营商更多是通过应用APP支撑“互联网+”农业发展。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电信在政府的支持下,为农业种植户力推“农技宝”套餐和APP,并在广东湛江廉州市、江门恩平市、惠州惠阳市等5市开展重点试行。中国移动则与吉林省农委联合,打造首款专业服务农民的“易农宝”手机客户端。

万亿级市场“裹足”待解

“互联网+”农业的确火了。然而,“互联网+”带来的前景再美好,却依旧难掩现实的骨感。实现“互联网+”农业的快速发展,还有不少难题待解。只有从网络基建、物流体系、信贷体系、农民信息化水平等角度多管齐下,万亿或数万亿市场才有真正激活并快速流转的可能。

首先,国内城乡数字鸿沟依然巨大,发展互联网农业的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虽然从国家层面到电信运营商不断加码“宽带中国”,但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仍有5万多个行政村没有通宽带,农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不足30%。较之其他行业,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

其次,中国物流业仍然是经济的一个短版。一些农村地处偏远,物流的触角延伸不够。生鲜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明显欠缺,如保鲜技术、储存能力、配送力量等存在差距,尤其是冷链物流覆盖缺口较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经贸司副司长刘小南此前表示,当前我国物流业存在基础设施较薄弱、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等一系列问题。这也成为制约“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第三,在“互联网+”引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之前,农业还需要利用互联网来提供金融服务,改善农民的贷款环境。长期以来,农村信贷环境、规模较之于第二、第三产业相对弱势,在“互联网+”浪潮下,金融活水的注入至关重要。据记者了解,今年两会上,已有代表和委员对农村金融创新表达过期望。

最后,作为“互联网+”农业的主体,农民能否接受互联网的洗礼,则是互联网与农业能否真正实现深度融合的关键。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熟悉互联网农业的运作模式是首要“课题”。此外,还需避免“互联网+”农业异化为巨头获利的工具。只有从根本上考虑农民利益,促成双赢或多赢局面,才能真正获得认可,获得更加广阔的市场。

当“互联网+”遇到农业,任何细微的变化,都可能令这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焕发出新的活力。然而道阻且长,从决策到行动,再到升级转型,打通“最后一公里”只是开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CopyRight(C)2007-2015 第一产经日报报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11160号
网站所刊载信息全部转载互联网,不代表第一产经网观点|如有侵犯到您权利,请联系站长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
第一产经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