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沃尔玛回购股权,到物美拿下部分乐购门店,华润万家的担子已经被竞争对手担走得越来越多。当这个昔日乐于收购的零售巨头开始将攥紧的拳头慢慢松开的时候,不禁要问,这到底是志存高远,还是消化不良。而随着华润拳头进一步的放开,天津门店又将命运几何。
卸包袱?
对于天津消费者来说,乐购早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华润。但三五年后,华润会不会被谁取代,这不好说。
从北京市场的情况来看,继关闭部分门店之后,华润万家对乐购这块不怎么好啃的骨头做出了新的处理方式——出售。
日前,传言多时的物美接盘乐购北京部分门店的消息终于尘埃落定。根据物美方面放出的消息,目前公司已经与华润万家完成了对乐购大成东店的相关收购交接,预计重新装修后的新门店将于春节前正式开门纳客。与此同时,双方关于另一家乐购门店的收购事宜也在紧锣密鼓地协商中。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该门店极有可能是乐购丰台东店。
几乎同时,新金融观察记者先后走访了乐购在天津的两家门店,两家早已翻盘成华润的门店,目前均保持着不错水平的人流和成交量。据其中一家门店员工表示:“对于附近的居民来说,是华润还是乐购不重要。只要消费者依旧买账,生意就可以做下去,那也就没有理由关门或者卖掉。”
正如上述员工所言,之所以走到卖掉这步田地,终归还是因为业绩不行。据新金融观察记者了解发现,北京这两家门店有着相似的经历与脉络。大成东店是乐购进入中国后开设的第一家门店,也是乐购此前在北京市场经营业绩最好的冠军门店;丰台东店则是乐购在北京开出的第四家门店,周边小区林立,是当地体量最大的大卖场。但二者最终都在与同业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前者于今年7月31日停止营业,后者于11月14日正式闭店。
那么,既然并非一副好牌,物美拿到手里又有何用?从各方业内人士的观点来看,物美看中的并非单店本身,而是与华润万家等竞争对手贴身肉搏的开始,以及对于物美这个大盘子更加长远的布局。
回过头来再看华润万家。除了忙着给这些停业乐购寻找下家,华润还与沃尔玛正式办理了“离婚”手续。
日前,沃尔玛宣布将收购与华润深国投合资的21家公司的少数股权。该笔交易涉及金额为33亿元人民币,双方已经签署了相应的股权转让协议。至此,华润不再持有与沃尔玛的合资公司股权。
除了两个大卖场相关业务方面的减负,华润在健与美零售连锁店业态上也做起了减法。华润系麾下的时尚概念健与美零售连锁品牌“采活(VIVO)”,国内的门店将在12月31日前全线关店停业。
轻上路?
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华润零售业态业务已经甩出三个包袱。这与过去十余年间,华润经历大大小小十多次并购形成鲜明对比。那么,到底是连年的粗放式并购开始让华润消化不良了,被迫放手,还是主动调整,轻装上阵,另有所图?
首先,不得不承认,正在丢掉的这三块业务,确实没有太大的起色。
乐购的整合之难自不用说。自从2014年5月华润创业与乐购签署的合资协议获得相关政府机构批准,华润就开始负重前行。数据显示,受累于重整门店及乐购的亏损,华润的零售业务在2014年的亏损额达到13.59亿港元。除了北京,乐购在山东及华东地区也先后关闭了多家门店。
沃尔玛问题上,根据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披露的信息来看,华润转让公司中,有8家去年出现亏损。其中以1元出售的9家公司,今年前5个月的净资产全部为负。零售培训专家、上海尚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春才曾对新金融观察记者明确表示,对华润来说,“沃尔玛的这些店不但目前是亏损的,且还不一定能看到扭亏为盈的希望”。
采活的前景似乎更为渺茫。2010年,采活首家店铺于香港开业。第二年,采活进入内地市场。根据计划,到2012年年底,采活在内地数量应为50家。但这一目标直到2013年年底才实现。更遗憾的是,至此之后,采活扩张停滞。
显然,这三块业务已然让华润感觉到了“胃部不适”。于是,眼下的华润,尽显“漏勺”形象——昔日捞来的业务,正在一个一个地漏走。
但在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看来,这正是华润当前的精明,即慢慢剥离掉亏损的包袱,让自己走得更快一些。
“华润的确在漏掉一些东西,但它是很有策略地在做这件事情,我更愿意形容为‘过滤’,把无营养的、对利润贡献不大的业务给过滤掉,留下精华。目的也很明确,就是在零售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集中资源,聚焦在能有产出的市场和业务上,不求广撒网,更求在一些区域获得更好的竞争优势。”
目前来看,正在对零售业务不停减负的华润已经将重心放在了互联网转型上。华润万家于今年6月上线“e万家”电子商务平台,同时开启了便利超市的新业态,既丰富了销售渠道,又连接线上和线下,形成了一个销售闭环。在华润万家的官方表态中,“电商战略是华润万家转型的重要布局,2020年要达到百亿级的销售规模”。
只是,往往,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有或多或少的差距。丢掉了累赘的华润万家,能否小步快跑起来,其实仍有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