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民币“入篮”,将为全球金融带来什么
作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张茉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获得IMF执董会投票通过,将在明年10月正式“入篮”。
本质而言,加入SDR等同IMF正式为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进行背书,也意味着全球金融治理的新发展。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所面临的“特里芬难题”,即在美国国际收支逆差下,美元币值维持稳定和保证美元充沛供给两者之间存在的冲突。因此,IMF创设了特别提款权(SDR),旨在缓解主权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风险,也是自身变革的一种新的思路。
然而,不可否认,至今为止,SDR作为国际储备发展进程非常缓慢,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所实际起到的作用也十分有限。2014年SDR在IMF成员国储备资产中所占比例依然不足4%。数据显示,截至9月份,IMF各成员国的SDR配额仅相当于2800亿美元,而同期全球储备资产规模高达11.3万亿美元,还不及国际储备资产的零头。特别是结构比例失衡,SDR 篮子中的货币种类只有四种,且四种货币美元41.9%、欧元37.4%、英镑11.3% 和日元9.4%。所属国家均为发达经济体,其GDP总量占全球GDP的比重仅约50%,因而新兴经济体的体量和作用严重失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每隔五年对SDR进行一次评估。按照标准,SDR篮子的组成货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货币篮子必须是IMF参加国或货币联盟所发行的货币,该经济体在篮子生效日前一年的前五年考察期内是全球四个最大的商品和服务贸易出口地之一,符合“主要交易国”标准;二是“使用自由”标准,即货币在国际交易支付中广泛使用并在主要外汇市场中广泛交易。
从当前情况看,人民币已经符合IMF认定的这两大标准。首先,人民币跨境使用进程正在加快推进。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数据显示,2014年,人民币成为全球第2大贸易融资货币、第5大支付货币、第6大外汇交易货币。今年8月份,人民币首次超越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市场份额升至2.79%,创历史新高,排名前三的美元、欧元、英镑所占份额分别为44.8%、27.2%、8.5%。
其次,人民币正在构建广泛的货币互换网络。目前全球有近15个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中国与亚洲、欧洲各国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核准人民币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协定货币互换协议都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步骤。2014年以来,中国已与英国、德国、卢森堡、法国、瑞士分别签署了人民币清算协议,形成了“五足鼎立”的人民币离岸中心格局。
人民币“入篮”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势必产生深远影响。SDR构成中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的权重将从原来的41.9%、37.4%、11.3%和9.4%分别下降至41.73%、30.93%、8.09%和8.33%,而人民币加入SDR所占权重为10.92%,位列美元、欧元之后,成为SDR货币篮子的全球第三大货币。
中长期看,人民币通过IMF例行的SDR定值检查,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方认可,跨入SDR篮子将可以视为人民币国际化,迈入国际储备货币行列的里程碑。IMF《世界经济展望》数据显示,中国在2010年就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加入SDR,会使得SDR本身具有较多的全球代表性和公正性。第二,SDR增加了第五个货币,会使SDR的价值稳定性有所增加。第三,增加了成员国储备资产的选择性,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据统计,目前,全球已经有50多家央行已经把人民币纳入储备资产。第四,将增加SDR吸引力,同时人民币将有机会参与国际铸币税的收益分配。
未来,中国须藉此人民币加入SDR的契机,积极调整储备资产配置结构,以“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为平台,着力构建有效运转辐射全球的投资交易与支付清算体系、信用评级体系与金融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提升中国国际金融话语权与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