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3日电 (记者 马海燕)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正成为一个热词。有关专家3日呼吁避免开启“逆全球化”的恶性循环,就要创造一个开放多赢的均衡局面。
当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第五届世界经济论坛上,“逆全球化”成为经济学家们关注的话题。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冯俊新分析,1900年以来发生过四次“逆全球化”:第一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混沌时期,当时德国作为战败国赔款,惨烈的赔款开启了第一个“逆全球化”的时期,全球贸易额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30%降到15%;第二次是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后,全球贸易额占GDP的比重从接近20%降到10%左右;第三次是上世纪80年代,全球贸易额占GDP的比重下降8%;第四次是2008年至今,全球贸易额占GDP的比重已下降了6%左右。
对于美国“逆全球化”的政策初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赵勇表示,解决贸易失衡、促进制造业部门就业、实现美国的再次强大,看似是美国“逆全球化”策略的目标,但从内在经济逻辑来看,“逆全球化”实际上无益于这些目标的实现。对美国而言,“逆全球化”战略实施的短期经济效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战略实施过程中调整成本的分配。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也认为,美国制造业就业下降的原因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生产率提高、工厂转移到海外等,不是简单靠“逆全球化”就能解决。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特别是在技术进步开始有所衰竭时,发达国家内部的分化就变得十分强烈,民族主义也随之产生。调整“逆全球化”还要靠调整收益分配,包括国家内部收益分配、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的收益分配等。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浦阳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应对“逆全球化”提供了好的路径,同时要深挖内需,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竞争力,缓解对出口的依赖。(完)

小学生病危医药费无法报销 在学校买的医疗保
赴南极游途中16万元手表被抢 游客理赔遇纠纷
1780年前双11是什么日子?三国吴简显示是收
中产阶层需破除传统的自主理财观
于晓明任山东省委秘书长 雷建国不再担任
证监会定性“恶意做空” 大股东增持等方案将
中国留学生成美国私立高中主力 占比不断增加
哈市遗体捐献者纪念碑“消失” 原址变工地(
西藏“首虎”乐大克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免职
台湾一只幼鲸搁浅死亡 10公升垃圾塞满胃(图
广东南沙、横琴自贸区启动跨境人民币贷款
南京教育局回应中招志愿填报存“黑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