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开放崛起活力 助力湖南开放强省

 2016-11-29 16:00:20  来源:产经综合  责任编辑:   点击:034次

分享到:

  中新网长沙11月29日电 题:激发开放崛起活力 助力湖南开放强省

  记者 白祖偕 刘双双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扎实推进和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提出,湖南吹响了开放发展的集结号,规整自己的突破路径。

  “开放是实现崛起的必由之路。”湖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湖南省港澳办公室主任肖百灵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近年来,湖南积极构建立体式开放平台,激发开放崛起活力,有效助推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高层互访为桥 以外事助力发展

  地处中部的湖南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开放型经济一直是这个内陆省份努力补齐的“短板”。为突破这一瓶颈,湖南坚持开放发展的理念,通过高层互访、邀请来湘参访、在世界各地主办湖南文化周等,打通与世界沟通的渠道。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湖南组织高级别团组出访70余批次,省级领导层面接待来湘访问的外国政府、国际组织、知名企业高级别团组800余批11000余人次,其中国宾级团组20余批次,湖南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层级得到提高。仅2015年,湖南省外侨办就接待重要外宾团组102批,其中副部级以上61批;28个驻华大使访湘,居近年同期最高水平。

  2015年10月,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率湖南省代表团访问捷克、德国和比利时,与当地政府、企业负责人等进行深入交流,签署了一系列政府或企业间合作备忘录,就推进双方务实合作和友好交往等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丰硕成果。

  2016年10月,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许达哲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会晤,双方就进一步加强“港洽周”等平台建设,不断拓展新的合作领域,携手建立湘港全方位的合作关系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高层的积极互访,让湖南产生了一种自然的“磁场”。过去五年,湖南主动参与《中意三年行动计划》、中美省州长对话、中俄“两河流域”合作等国家层面的对外合作机制,巩固与日韩、东盟的传统交往,深化与欧美、俄罗斯等的务实交流,拓展与非洲、中南美洲、中亚和中东等地区的合作项目,立足湖南、面向全球的开放布局初步形成。

  世界舞台上,湖南企业“引进来”与“走出去”的身影更加活跃。荷兰壳牌集团与湖南企业合作共同开发页岩气资源,黄花机场与德国法兰克福机场等合作顺利,越来越多的国外“大鳄”垂青湖南:戴尔公司中国服务运营中心、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中心、中意设计中心、中意技术转移中心、博世技术研发中心等纷纷落户长沙。仅今年,就有法国、德国、奥地利、英国等十个国家在长沙设立签证申请中心。

  据统计,在湘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130多家。湘企现已在86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对外经济合作,累计境外投资企业达1100余家,投资规模近3年稳居全国前列、中部6省首位。“一带一路”版图上,中联重科的环卫、桩工机械成功销往俄罗斯、中亚等地,高铁、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钢材、陶瓷等成为“一带一路”国家地区最青睐的商品;隆平高科、中国中车、山河智能等一批湖南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形成了农业、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等近10个“抱团出海”产业联盟。

  此外,湖南通过成功举办“海外侨领侨商湖南投资合作周”、“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文化中国·四海同春——全球华侨华人春晚”、“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中国(湖南)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等重大涉外涉侨涉港澳活动,带动了湖南外向型经济发展,有力助推了全省的对外开放。

  肖百灵表示,“十三五”期间,湖南将积极谋划外事工作与经济工作的进一步融合,特别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俄“两河流域”合作,以及深化与东盟国家、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合作等,努力实现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

中国旅法勤工俭学纪念馆在法国蒙达尔纪揭幕。 邓高红 摄

  国际名片为媒 建平台扩大朋友圈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品牌就是形象,就是资源。湖南文化底蕴深厚、物产丰富、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现已形成享誉全球的五张“国际名片”——张家界的旅游名片、杂交水稻的“种子”名片、伟人故里韶山的红色名片、长株潭“低碳高绿”的新城市名片、以芷江为代表的和平名片。

  近年来,湖南省外侨办积极利用这些“国际名片”对话世界,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湖南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开放度和影响力。2014年,“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近200批次团组访问湖南,平均不到两天就有一个访问团来湖南寻求合作机会。这些国际友人一提到湖南,首先想到的就是张家界、杂交水稻、韶山等“名片”。

  肖百灵认为,湖南需要通过搭建更多国际友城平台、构建世界朋友圈这种持久效应更强的纽带来加深与世界的交往、交流与合作。

  自1982年长沙市与刚果布拉柴维尔市缔结为第一对友好城市以来,湖南现已结好国际友城74对,友好经贸关系发展到200多对,初步形成了官民并举、政经互动的对外关系网络。

  “一对友好城市,就是一个开放合作共赢的平台。”肖百灵说,建立友城关系,既是服务国家大外交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要为己所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015年6月底,首届中俄红色旅游合作交流系列活动成功在湖南举行,这是中国红色旅游首次在国家层面与外国开展合作。期间,湘潭市与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州正式缔结为友好城市。此次活动让韶山、张家界等旅游品牌效应在俄罗斯得以彰显,湖南迅速成为俄罗斯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湖南省接待俄罗斯游客1.83万人次,同比增长18%。

  过去五年,湖南的友城“朋友圈”越来越大,“走出去”、“请进来”的步伐也越来越快。湖南省外侨办积极推动省科技厅、环保厅、教育厅分别与日本滋贺县、意大利马尔凯大区、法国中央大区签署合作协议,推动了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其中,被列入国家级重点项目的“洞庭湖区生态村镇和环保农业关键技术集成研究和应用示范项目”,就是向友好城市日本滋贺县“借力”。

  按照规划,“十三五”时期,湖南将力争全省友好城市达到100对。湖南的“朋友圈”将进一步拓展,湖南的国际舞台将进一步扩大。

全国第九家华侨华人创新创业聚集区“侨梦苑”落户湖南长沙。 杨华峰 摄

  侨港澳互动 新视野激发新活力

  “如果来湖南投资兴业,我会首选‘侨梦苑’。”11月初,“侨二代”、美国联邦地产集团董事长王伟在初步了解了长沙“侨梦苑”的相关扶持政策后,毫不犹豫地表示。

  今年5月,全国第九家“侨梦苑侨商产业聚集区”正式落户长沙高新区,为湖南省进一步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提供新的优质平台。“侨梦苑”刚刚落户,湖南省外侨办就积极组织海外华侨华人专业协会会长考察团、中国侨商会青年委员会考察团等重要团组前来参观考察,部分侨商和专业人才当即表示考虑在“侨梦苑”投资兴业。中国旅美科技协会等9家有影响的海外专业协会与“侨梦苑”达成并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并成功引进全度影像科技有限公司落户“侨梦苑”。

  近年来,湖南先后接待侨团、侨领、侨商及专业人士2000多人次,向境外侨团发出各类函电300多份。第六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湖南考察团、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大湘西考察团、马来西亚八大青运访华团等先后来访。

  “通过接待这些考察团、访问团,不仅宣传推介了湖南,扩大了湖南对外影响,还进一步涵养了侨务资源,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肖百灵举例说,湖南省外侨办先后三次组织侨务工作调研团赴泰国、印尼等国家调研访问,拜访当地重要侨社团,了解海外侨情、涵养海外侨务资源,加强了与访问国之间的经贸文化交流合作。

  积极的联系与服务,让侨力量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据统计,近5年来,湖南共引进侨外资400余亿元人民币,累计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和投资金额中,侨(含港澳)资企业约占外资企业总数的65%,投资总额约占外资总额的70%。

  除了巧打侨务这张牌,湖南还善于用“热心”、“真心”和“诚心”做好港澳事务工作,使湘港澳交流合作不断踏上新台阶。

  近五年,湖南省级领导赴港澳工作访问达23批27人次。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澳门经济财政司司长梁维特等港澳特区政府高层官员也先后率团到访湖南。湖南与港澳两地高层互访交流,加强了港澳高层对湖南的了解和重视,增进了合作共识。

  在港澳自主举办经贸品牌活动是该省加强与港澳互动的重要举措。今年5月,该省在香港和澳门举办“一带一路”海外融资(香港)洽谈会”暨“澳门劳务合作对接会”,现场签约项目19个,签约金额1000多亿元,为湖南补强外向型经济和金融领域的短板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在,该省与香港湖南联络处正联合推动市州一级与香港的直接交流合作,其中张家界与香港开通旅游包机与直航业务,有望年底开通首航。

  与港澳的互动带来了强大的人流与资金流。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湖南共审批香港来湘投资企业8616家,占全省总额的59.57%;合同外资616.14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62.%;实际到位外资451.86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59%。三项指标都居境外来湘投资第一位;澳门在湘投资项目也显著增加。

  “我们的企业进入港澳市场,最看重的是通过港澳这个平台进入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以便在世界分工体系中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肖百灵说,与港澳合作互动,帮助激活了全省开放崛起新动能,更多的湖南企业正在借此成就自己的“国际范”。

  “建立立体开放渠道、丰富对外交流平台、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让软的文化交流携手硬的经贸合作助推湖南从内陆大省向开放强省的转变,是我们必须努力的方向。”肖百灵表示,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立足“一带一部”的区位优势,以融入“一带一路”为切入点,实现开放强省,这给湖南的外事侨务港澳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和新机遇。“我们会认真探索‘走出去’服务链条的延伸和拓展,积极推动工程机械、电广传媒、电力机车、杂交水稻等优势产业、企业和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开展境外投资;加强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对外交流,大力开展公共外事活动,推动民间友好交往,不断提升湖南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完)

CopyRight(C)2007-2015 第一产经日报报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11160号
网站所刊载信息全部转载互联网,不代表第一产经网观点|版权由原作者拥有,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
第一产经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