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重庆11月5日电 (钟旖)长江经济带水土保持与防灾减灾学术研讨会暨高层论坛5日在重庆召开,来自海内外的133名水土保持学术界代表与会,就长江经济带如何做好水土保持防治与减灾等问题展开探讨。
“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具有面积大、强度大、危害大的特点,水土流失灾害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放大,是长江流域生态恶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发展缓慢、群众贫困的重要原因。”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副司长牛崇桓说。
他透露,目前累计已有40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治理,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2亿多吨,有2000多万人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摆脱了贫困,有近10万个生产建设项目实施了水土保持方案。
“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保护面临着灾害威胁大、环境污染重、生态功能退化快等多重问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副院长杨桂山认为,必须建设绿色生态保障工程体系,并强化以水资源优化调配和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的流域综合管理。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发展差距大,资源分布不均衡,发展诉求远大于保护动力。发展与保护的矛盾突出。”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水库司巡视员周维认为,长江经济带大保护要有大战略,应确定上中下游分类保护方针。
“上游地区可加强重型化、高排放、高污染企业污染物排放和农村源污染的管控。中游地区应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下游地区应加强水环境污染治理,做好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周维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岩溶地质学家袁道先认为,“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向好发展,生态保护除了要在点上落实,更要在面上扎实推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