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三地依托数字政府建设形成的“大平台、大数据和大协同”等优势,正携手加快推进“数字湾区”建设步伐。广东日前印发《“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标志“数字湾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目标是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全球数字化最高水平的湾区。
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杨鹏飞介绍,“数字湾区”建设是数字广东战略的先手棋和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化发展的主场。将与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按照“六通一融”的思路,以数字化推动三地规则机制有效衔接、新型基础设施高效联通,加速打造统一大市场和优质生活圈。
——湾区发展“要素通”。推动大湾区科技、人才、资本、土地等要素市场融合和流动,有效激发传统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将依托横琴、前海、南沙、河套作为粤港澳全面合作平台的示范效应,探索建设“港澳数据特区”,实施“南数北上、北数南下”计划,加强跨境数据流通服务与分类管理。
在建设过程中,将重点围绕高频公共服务对数据的需求,探索推行数据跨境流通“白名单”制度。还将推动粤港澳三地合作建立数据要素集聚发展区,支持广州、深圳数据交易所创建国家级交易所,建设市场制度、交易规则和平台统一的大湾区数据要素交易市场。推动粤港澳协同引才,加快大湾区数字化人才高地建设。
——湾区数字化“基座通”。会同港澳地区建设高速泛在融合的网络基础设施,加快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推动大湾区算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整合粤港澳三地网络、算力、存储、数据等资源,探索构建大湾区数据综合业务网,优化大湾区算力资源共享发布平台。
同时坚持“算力”与“存力”建设并举,在计算与存储两个领域同向发力,更大程度发挥“东数西算”韶关节点数据产业集群效能。强化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护合作,推动建立大湾区网络安全协调联动机制。
——湾区企业“商事通”。发挥“粤商通”平台覆盖活跃市场主体优势,优化市场主体经营全链条服务,为大湾区企业提供营商全链条、掌上办的服务。在粤港、粤澳“跨境通办”机制下,依托“投资广东”平台搭建大湾区招商主平台,助推粤港澳三地精准高效招商和企业需求对接。
探索市场主体诉求响应平台与港澳特区政府服务平台联动,强化企业诉求响应。依托便民服务热线平台为企业提供全天候精准的诉求解决渠道和服务,针对企业比较关注的物流、人流跨境通关效率问题,加快推动粤港澳三地通关数据共享、系统联通融合,进一步缩短货物流通链路、推动人员“一码通关”。
——湾区数字化“产业通”。加快湾区数能产业集聚发展,推动粤港澳三地数字技术联合创新和产业化,提升大湾区城市群数据产业发展能级。开展数字政府产业赋能行动,搭建数字政府产业服务平台,打造信创、数字政府、数据、网络安全产业集聚区。鼓励三地企业和科研力量开展通用人工智能研究和建设,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激发数字技术创新动能等。
——湾区社会“治理通”。提升政府治理数字化水平,完善“一网统管”体系建设。依托“粤经济”平台推动大湾区各类经济数据汇聚和共享应用,提升大湾区数字化社会治理效能。重点抓好湾区智慧城市群共建,强化大湾区智慧城市建设合作和平台联通,加强智慧城市数据共享利用,加快智慧医院、智慧社区建设。加强粤港澳三地数字技术联合创新,探索构建统一的“数字空间”底层技术体系。
——湾区居民“生活通”。推动粤港澳政务服务一体化,打通三地政务服务链条和数据流动堵点,优化统一身份认证、电子签名互认互通,实现更多居民和企业高频服务“跨境通办”。聚合国内互联网龙头企业资源和技术力量建设“湾事通”综合服务平台,围绕粤港澳三地居民出行、通关、通讯、支付、求职、养老、医疗、教育、旅行等场景,提供畅行大湾区的一站式便捷体验。
——加快粤东粤西粤北“数字融湾”。加快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均衡化,以提升数字基础实力,带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全面融入大湾区产业链、供应链、生活圈。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等经济圈协同,增加经济纵深。以泛珠区域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建设为抓手,加快探索区域要素市场一体化,为服务实体经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大湾区的数字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