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

 2023-12-04 11:04:49  来源:内蒙古日报  责任编辑:sorrs   点击:034次

分享到:

  《意见》原文:

  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加快霍林河、包头铝业等低碳园区建设,推进鄂尔多斯蒙苏、包头达茂零碳园区发展。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支持城市废弃物分类回收利用设施建设,强化退役动力电池、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等新兴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建设鄂尔多斯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综合利用基地。推广零排放重型货车,在煤炭矿区、物流园区和钢铁、火电等领域培育一批清洁运输企业。深化内蒙古碳监测评估试点,建立完善碳监测评估技术体系。在内蒙古建设碳计量中心,健全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碳汇计量监测体系。支持呼伦贝尔、兴安盟、赤峰等地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支持内蒙古发展绿色金融。

  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促进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一直以来,内蒙古锚定“双碳”目标、扛起“双重”重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023年10月,《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发布,其中对内蒙古筑牢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出更为明确的要求。

  把握历史机遇,擘画战略蓝图,踏上发展新程,内蒙古努力开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时代,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

  解读——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怎么干?

  “对内蒙古而言,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必然选择,要注重经济社会不同环节同时发力,统筹协调环境目标和经济目标。”内蒙古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教授欧阳丽娜说。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是全局性、系统性工程。她认为,一要推进工业领域降碳减排。完善重点行业、企业、园区碳管理体系,培育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加快推进低碳园区、零碳园区发展。二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树立“节约就是增长”的理念,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培育一批符合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的企业,建设城市废弃物分类回收利用设施,实施以转变资源利用方式为目标的一系列举措,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三要拓宽生态价值转化途径。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林草沙资源,把内蒙古以林草为主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其中,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和核心增长引擎,是节能降碳绿色发展的主战场。“要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构建完整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全方位转型、全过程改革、全链条变革、全领域提升,锻造产业绿色竞争新优势,使绿色成为新型工业化的普遍形态。”自治区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说。

  自然生态系统是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也是内蒙古的最大优势,对于实现碳中和、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遗传育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海龙建议,要健全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碳汇计量监测体系,重点围绕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4大类生态系统,研究碳汇计量与监测指标及方法学,分别制定碳汇计量与监测技术规程,健全标准体系,为科学评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精准测算碳储量以及碳交易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此外,欧阳丽娜还指出了未来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取得突破的关键点:加强科技支撑和加快低碳循环发展领域体制机制改革。“要加快节能降碳领域先进技术的研发推广及集成示范,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加紧创建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创新驱动推动结构转型。创新生态领域投融资体系,鼓励发行绿色债券、绿色贷款、绿色投资理财产品,推进碳排放市场化交易。”欧阳丽娜说。

  行动——减排降碳与固碳增汇协同推进

  “要把达茂零碳园区抓紧抓实,抓成全市新增长点。”“以创新破解难题,以‘有解思维’打通堵点,把达茂零碳园区抓紧抓实,尽快‘把仗打起来’,抓成增长点,在零碳园区标准制定、自力电网实践上出亮点,求实效。”……

  继《意见》提出“加快霍林河、包头铝业等低碳园区建设,推进鄂尔多斯蒙苏、包头达茂零碳园区发展”以来,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包头达茂零碳园区收到多个来自包头市和自治区的批示。

  积极行动,包头市政府立即组建工作专班、建立工作机制,多次对接自治区相关厅局研究解决园区新能源指标配置、自力电网建设、园区扩区调整、要素保障等方面堵点难点问题,并形成了具体工作措施。至此,自治区仅有的2个零碳园区之一的包头达茂旗巴润工业园区进入了建设、发展快车道。预计全部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产值570亿元、税收35亿元。

  与此同时,包头铝业园区绿色低碳园区示范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编制发展规划、优化新能源供电线路、加快绿色建筑建设改造……全力打造零碳“高端铝”基地和国家级绿色低碳园区行动有力、举措务实。

  减排降碳,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是内蒙古的必答题。作为能源化工大市,节能降碳亦是暖城鄂尔多斯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头等大事。

  过去,鄂尔多斯顶格推动,绿色转型成效显著:依托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和智能电网系统优势,建设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推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实现节能降碳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今天,鄂尔多斯坚决扛起使命担当,在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路上全速奔跑!“下一步我们要构建落实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政策体系,建立市域一体化碳监测平台,全力争取国家碳达峰试点。加强矿产边角资源勘查开采利用,在达拉特旗、准格尔旗等地区打造国家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综合利用技术储备和产业化示范基地。谋划退役动力电池等废弃物拆解项目建设,强化退役光伏组件等新兴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结合煤矿短倒运输等特色应用场景,打造区域性现代绿色高效物流体系,培育一批清洁运输企业,实现绿色发展行稳致远。”鄂尔多斯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自治区工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内蒙古将通过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节能降耗行动、节水增效行动、固废综合利用行动、绿色制造行动五大行动,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培育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力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减排降碳、固碳增汇被认为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排放端做“减法”的同时,各地积极探索在吸收端做“加法”,充分挖掘林草资源固碳增汇潜力,科学有序开发林业碳汇资源产品,奋力打造全国最稳定的生态碳汇供给基地。

  “《意见》下发后,自治区林草局带队赴中国林科院、国家林草规划院等单位,就内蒙古碳汇发展战略进行对接调研,在碳汇项目开发储备及交易和碳潜力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协商共同开展科技攻关,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及实现路径。”自治区林草局碳汇工作负责人康宏说。

  当前,内蒙古正在开展碳潜力评估工作,进一步摸清具备CCER开发条件的林草资源底数,为国家碳汇市场全面开放做足前期准备。同时,积极构建符合内蒙古实际、国际国内认可的林草湿碳汇计量方法体系,实现林草湿生态系统碳汇量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下一步,将加强碳汇项目监测,积极开展碳汇项目方法学研究与备案,为我区森林、草原、湿地资源参与碳汇交易提供更多途径。

  目标——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加快建设国家碳计量中心 (内蒙古)鄂尔多斯分中心,走出一条以能源革命为牵引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强矿产边角资源勘查开采利用,统筹规划土地开发,提升农牧业用地质量,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到2025年,全市在期矿山控制在600个以内,国土开发强度提高到2.52%,万元GDP用水量下降10.4%,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率达到65%,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超过85%。”鄂尔多斯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综合考虑各地主体功能定位、生态系统分布、生态产品发展基础等,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重点围绕价值核算应用、路径模式探索、体制机制改革等进行创新试验,适时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康宏说。

  抓住《意见》下发的重大机遇,各地各部门纷纷定下绿色发展目标。

  据了解,近年来内蒙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不动摇,积极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绿色清洁能源实现大发展、大跨越,风、光并网规模全国第一,全区超过三分之一的电力装机和超过五分之一的全社会用电量来自新能源,全国最大的新能源产业基地逐步成型。制造业绿色发展打出“组合拳”、打开“新局面”,“两高”行业准入标准、总量规模全面从严管控,节能节水改造、限制类产能退出蹄疾步稳,“十四五”以来,全区腾出用能空间1100多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00多万吨。累计实施工业绿色化改造项目300个,共计节能15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00万吨。

  “通过《意见》中一系列降碳减排提质增效举措的实施,到2025年,能耗双控管理制度将进一步健全完善,重点行业产品单耗力争达到国家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或标杆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让内蒙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饱含绿色底色。”欧阳丽娜如是说。

  欧阳丽娜指出,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还要在全社会树立绿色低碳循环理念,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消费、低碳出行的生活方式,让人人成为绿色低碳的践行者。 (草原全媒·正北方网记者 霍晓庆)

CopyRight(C)2007-2015 第一产经日报报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11160号
网站所刊载信息全部转载互联网,不代表第一产经网观点|版权由原作者拥有,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
第一产经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