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加快科创协同发展

 2023-11-28 11:15:04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sorrs   点击:034次

分享到: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广东锚定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任务,携手港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期发布的2023年版全球创新指数(GII)“科技集群”排名显示,深圳-香港-广州集群位列第二,这也是该科技集群连续4年排名高居全球第二位。

  新机遇,大力推动合作创新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北部与深圳市中南部跨境接壤地带。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科技创新的浪潮正在深圳河两畔涌动。

  “这里距离香港城市大学仅三四十分钟路程。”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研究电子显微镜的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院长陈福荣说,科学创新需要“灵光一闪”,“香港想到点子,马上能到这边的实验室里试一下,这太重要了”。

  吸引西门子能源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入驻,晶泰科技、元戎启行等新兴企业批量落户,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等持续迸发创新能量……目前,河套深圳园区实质推进和已落地高端科研项目逾150个,包括24个院校项目、90个高科技机构企业等。

  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说,一系列措施有助于加强深圳与香港在创科产业布局合作,携手打造大湾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区域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河套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的缩影。随着一系列平台载体的建设,以合作创新为重要抓手,粤港澳大湾区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期发布的2023年版全球创新指数(GII)“科技集群”排名显示,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已连续4年居全球第二。

  广州在“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排名跃升至第10位,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5.81%,香港公布《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的卫星“澳门科学一号”成功发射……粤港澳大湾区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深港合作更加紧密。在大力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的同时,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9月正式揭幕,预计150家企业将陆续进驻,这是两地创新科技合作的新起点。深圳和香港共同推进深港两个园区的协同发展,研究在大湾区以先行先试方式,提供包括金融、医疗等跨境服务。在人员流通方面,采取措施便利科研人员的进出等。

  “人员流通是加快两地创新合作的重要一步,这将大大提升研发的效率。”总部位于河套深圳园区的元戎启行公司CEO周光说。

  “澳门研发+横琴转化”渐入常态。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是澳门大学在大湾区设立的首个产学研示范基地。截至2023年10月,这家研究院累计获得超过150项政府科技资助项目,开展联合研发、委托研究等商业项目超过100项,项目总金额超2亿元。

  同时,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积极探索创新合作模式,携手知名企业共建10余个联合实验室,共同推进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新动能,点链结合聚焦产业

  在11月15日科技部和深圳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西丽湖论坛”上,位于深圳光明科学城的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两个大科学装置当日正式投入使用,有望进一步汇聚全球高端科研资源,为大湾区基础研究提供支撑。

  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跨物种、跨尺度的生命健康智能基础设施,围绕重大脑疾病发生和干预的神经机制及诊疗策略这一核心问题,承接国家重大科研计划;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将软件控制、硬件集成、合成生物学应用整合起来,打造高通量、自动化、标准化的“生命铸造工厂”,面向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开放。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首席科学家刘陈立表示,随着越来越多大科学装置投入使用,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转化,从人才引进到人才培养,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全链条都将从中受益,在科学研究和成果孵化的效率方面有望实现飞跃。

  深圳光明科学城面积达99平方公里,几年来,深圳举全市之力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到目前,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滚动推进,这里已汇聚20余支院士团队、超5400名科研人才,不断跑出创新“加速度”。

  在光明科学城以北,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广州大学城等创新平台连珠成串,正发出耀眼光芒。

  在光明科学城以南,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老牌劲旅”积累厚重。

  点链结合,粤港澳大湾区正形成一条“创新轴”,不断传动大湾区的“知识动能”,一拨又一拨的大湾区创新企业、新兴产业孕育成长。

  在深圳,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全社会研发投入的94%都来自企业,深圳企业基础投入占全国企业基础研究投入的比例达47.9%,深圳也以立法形式确立不低于30%的市科技研发资金投向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在香港,特区政府去年公布《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并在过去几年投入近2000亿港元,以提升科研基础设施、资助研发活动、支持产学研协作及汇聚培育科技人才等。香港特区政府去年成立的“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已接触超过200家重点企业,当中30家正计划落户香港或在港扩充业务,涉及约300亿港元新投资额,预计提供约1万个就业机会。

  在澳门,澳门致力完善科技产业发展的体制及政策环境,并根据澳门的科技发展情况,以大健康与中医药、集成电路设计以及资讯科技等领域作为切入点,重点利用澳门的科研力量及制度优势,联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在相关领域做精做深,通过双城协同互补,共同推动澳琴科技产业发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

  “企业是科技集群内创新和科技活动的主要推动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主任刘华说。

  新气象,迸发科创化学反应

  今年年中,内地和澳门合作研制的空间科学卫星“澳门科学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澳门特区政府经济及科技发展局局长戴建业表示,“澳科一号”的项目合作机制,有助澳门汇集和培养科学家、工程师、数据分析人员及卫星遥测技术人员等不同领域的人才。通过这一项目,他们能直接参与卫星科学应用系统及地面系统的研发和建设,从而投身到国家航天任务中。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表示,在“一国两制”下,不同制度和体系之间的互动、开放会产生化学反应,未来大湾区应该在基础科研、应用技术、金融三方面融合发展。

  科创潜能正在迸发。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其最新一份施政报告中提出,“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研究运用其管理的“大湾区投资基金”,与广东省政府和其他机构合作,共同设立基金,投资大湾区具有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项目。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说,应科院将于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设立深圳总部,相信深港两地能够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做得更深、更广,从而协助香港及内地科技企业释放潜力,并拓展至国际市场。

  科创生态更加开放。在科技部的支持下,澳门与横琴及珠海共同建设“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计划将通过“巴葡科技企业(澳门)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品牌活动,吸引葡语系国家科创项目落户澳琴及大湾区,深化内地、澳门与葡语系国家地区的科技交往合作。

  推动创新规则衔接。广东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广东正在深化粤港澳科技创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积极推动钱过境、人往来、税平衡、物流通。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如今,一拨又一拨的大湾区创新企业孕育成长,不断链接创新资源,探寻自己的“世界坐标”。

CopyRight(C)2007-2015 第一产经日报报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11160号
网站所刊载信息全部转载互联网,不代表第一产经网观点|版权由原作者拥有,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
第一产经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