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海洋开发与保护 海南筑牢生态屏障

 2023-06-20 11:15:05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sorrs   点击:034次

分享到:

  海湾变秃、沙滩消失……过去一段时间,被誉为“黄金海岸”的海南岛海岸带面临被“蚕食”和污染的考验。为此,海南投巨资创新修复模式,实施多个海洋生态修复项目,还沙滩于民,还海湾于花鸟虫鱼……截至目前,海南持续投入的“护蓝”行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一“绿”一“白”之间,持续擦亮生态底色。

  添“绿”

  在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红树林随着潮起潮落呈现出不同的景观:低潮时根系裸露,纵横交错;涨潮时海水漫过根茎,海面一片翠绿。据了解,该公园的湿地资源包括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3类,是集红树林、海草、珊瑚礁三种典型海洋生态最齐全的滨海湿地,有红树林树种21种,占全国红树林品种的50%以上。

  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幅图景。陵水黎族自治县副县长王祺霖介绍,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新村和黎安潟湖内,早期海岸带周边高、低位虾塘密布,海上渔排养殖混乱,养殖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潟湖,红树林遭受严重破坏。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海岸卫士”美誉。

  据陵水县自规局局长苏军介绍,湿地恢复工作自2016年开始,截至目前已投入7.6亿元进行生态修复,拆除潟湖渔排700余户,完成清退潟湖周边陆域养殖场7788亩。经过大规模补种,红树林重现生机。

  “水变清了,鱼比以前多了,过去白鹭非常稀少,现在成群光顾。”陵水县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湿地管护中心管护队长王智强观察到,红树林区已经出现了沙虫,“它需要非常清澈的水质,没有污染才能生长。”

  陵水的海岸带修复已见成效,文昌海岸带的修复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记者在位于八门湾沿岸的东阁镇看到,去年种下的红树长势良好。登上观察塔远眺,红树林从岸边一直向远方绵延。

  文昌市位于海南岛东北部,是台风登陆的主要区域之一,海岸带、红树林是防御海洋自然灾害的重要屏障。文昌市自规局副局长黄鸿山说,该市八门湾区域虽划定了红树林保护区,但一直以来有大量养殖鱼虾塘存在,粗放式的养殖排污造成红树大量减少。

  符史培家住文昌市东阁镇良丰村,在过去几十年间,他目睹成百上千个渔排纵横交错,一口口鱼塘、虾塘延伸至宽阔海面,将成片湿地蚕食。

  红树林不断消失,带来连锁反应。“除了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沿海村镇抵御海洋自然灾害的能力更被大大削弱。要知道,文昌可是海南岛台风登陆的主要区域之一。”黄鸿山说。

  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文昌市开展“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项目,先后投资数亿元进行修复,对保护区内7629亩养殖池进行补偿回收,红树林湿地重建和恢复面积达到2807.7亩。

  随着海岸带重现“海上森林”,文昌市有了另一笔可观的资产,“红树林增加了海洋碳汇储量,未来能够进行交易,碳汇的收入可以用来后续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修复。”黄鸿山向记者透露。

  增“白”

  过去,海水朝陆地“步步紧逼”,挤压的不仅是海岸带承载的旅游休闲空间,更直接威胁到沿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在海口西海岸,部分沿海道路地基被掏空,出现塌方;在昌化江下游入海口处,泥沙淤积导致船舶搁浅、灯塔倒塌;在三亚部分海湾,沙滩一步步被侵蚀殆尽……

  但这一切正在变化。时隔3年再来海口,四川游客张学敏在海口西海岸发现:海变“远”了,沙滩变白了。“海滩变得好宽。”张学敏跺了跺脚下的景观步道,“上一次来,海水已经快漫到这儿了,我们想在海边散散步,完全无处下脚。”

  同样开心的还有附近的商户。海口喜来登酒店总经理吴奇勇表示,政府实施西海岸生态修复工程,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亲近沙滩、亲近海洋的优美自然环境,已经成为人们骑行、散步、跑步和享受椰风海韵的优选之所。

  据介绍,海口西海岸生态整治与修复项目已完工,完成修复海岸线约4.6公里,补砂约154.12万立方米,形成干滩面积约24.3万平方米,新建生态化海堤707.1米。

  几百公里外的三亚,湾区的沙滩也变宽变白了。

  “如今的沙滩宽度约有三四十米,游客的游玩空间相当充足。”海南亚龙湾海底世界旅游有限公司常务总监舒凯还记得,一年多以前,这片沙滩的平均宽度不足十米,最窄的地方甚至只剩一米。

  三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的一组照片,直观体现了亚龙湾海岸带原先后退之严重:照片显示彼时的东段岸滩上,海水已漫至岸边的旅游配套设施;而在西段岸滩,大量岩石裸露,海浪同样直逼护坡沙坝。

  对此,三亚市谋划实施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通过开展岸滩补沙、护坡生态化改造与沙滩修复,有效提升亚龙湾海域生态服务和防灾减灾能力,形成一道绿色防线,为当地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保驾护航。

  三亚市自规局原副局长段德玉介绍说,实施沙滩修复与植被建设可保护沿海土地、植被等自然资源。护岸工程有利于保护海岸滩涂,建成“带、网、片”结合的防护林工程体系,减轻沿海区域水土流失,提高海岸抗冲刷能力,有效遏制海岸侵蚀现象。

  注“资”

  “海岸带是社会经济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但人类活动的频繁干预,对相关的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维护提出了严峻挑战。”海南省自规厅副厅长程春满说,平衡海洋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对于靠海而生、依海而兴的海南而言,无疑成为一道必答题。

  海岸带保护与开发工作,不仅要系统规划,更要汇聚各方资金产生合力。程春满表示,近年来实施的9个中央资金和13个省级资金支持的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累计整治和修复海岸线127公里,新造修复红树林786公顷,占全省红树林总面积的12%,进一步筑牢海南自贸港生态安全屏障。

  “护蓝”行动的效果立竿见影。截至2022年底,海南省通过中央资金生态修复项目,清退养殖塘1693.13公顷,清退养殖滩涂73.77公顷,岸线整治与修复126.59公里,全省海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以项目为抓手,形成海洋生态修复与保护的合力。近年来,海南持续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推进项目建设。2019年以来,海南省累计争取中央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资金14.2亿元,地方配套资金13.1亿元(省级+市县级),省级海洋生态修复项目资金投入1.3亿元。

  海洋生态修复项目资金量大,光靠单一力量往往很难完成。在已经实施的修复项目中,并非只有政府部门的身影,地方正在制定一系列规则,引入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很多时候,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源于用海者对海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段德玉说,三亚于2020年印发出台《三亚市潜水活动珊瑚礁生态损失补偿办法》,明确用海者若造成珊瑚礁生态损失需进行生态补偿。

  对于相关主体资金紧张,但修复项目又不得不实施的情况,部分市县也在探索新的模式。海口市自规局总工程师孙永光表示,海口计划投资5400万元补砂45万方开展岸线修复工作,按照“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应由海南金海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开展补砂工作,但由于企业资金困难,经海口市政府研究同意,将补砂工作纳入海口西海岸生态整治与修复项目(假日海滩岸段)中一并进行,由海口市政府垫资先行开展,项目竣工后与海南金海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进行结算。

CopyRight(C)2007-2015 第一产经日报报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11160号
网站所刊载信息全部转载互联网,不代表第一产经网观点|版权由原作者拥有,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
第一产经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