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第二届“刺桐杯“国际设计大赛作品征集于日前结束,据统计,本届大赛在首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今年作品数量及质量均有新突破
“设计赋能产业 创新引领未来”,“刺桐杯”国际设计大赛作为泉州规格最高的工业设计盛事,推动“泉州制造”向“泉州智造”的目标迈进,受到全球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组委会相关人士表示,下阶段将启动评选及对接活动,让这些汇聚了全球智慧的设计作品扎根泉州产业,助推泉州实践作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时代命题。
参赛作品数量及参赛主体“双破万”
4月26日,泉州市第二届“刺桐杯”国际设计大赛征稿通道正式开通,面向境内外企业、设计机构、院校、个人或团体征集作品。截至8月30日,本届大赛共征集优秀作品12106件。参赛作品数量及参赛主体“双破万”,开启了福建省内举办国际设计赛事水平的新大门。
根据数据统计分析,产品组作品4721件;概念组作品7385件;社会投报4227件,占比35%;院校投报作品7879件,覆盖米兰理工大学、伦敦艺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台湾大同大学、台湾东海大学等314所全球设计学府;境外投报数达3234件;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埃及在内的28个国家及地区参与投报。参赛单位涉及全球前十高校、五百强企业、中国双一流高校、中国十佳设计公司、福布斯榜单设计师等高标准专业机构及个人。确立了福建省内国际设计赛事参赛作品高水准的新基线。
多方权威发力参赛作品含金量十足
在亮眼数据背后,是“刺桐杯”国际设计大赛影响力持续进步的结果。“今年我们特设立大赛新征程引航者,邀请海内外设计圈103位知名“顶流”助力推介赛事,用国际化视野,挖掘泉州更深层次的设计价值。”组委会相关人员介绍说。同时还设立“推报合作单位”、“作品推报官”等推报合作机制,吸纳全球设计高校、行业组织、企业单位高质量作品参赛。
世界设计组织、中欧国际文化设计协会、土耳其工业设计师协会、台湾设计研究院、亚太文化创意产业总会、深圳时尚家居设计周组委会、台北市工业设计发展协会、米兰理工大学、埃及阿勒旺大学校、英国Hercules Cambridge剑桥设计师工作室、丹麦Timothy Jacob Jensen Studios工作室、福建省工业文化协会、广州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泉州市无线对讲机行业协会等机构组织在各自官网或宣传渠道发布大赛征集公告。打造全球设计创新的新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组委会受邀与台湾新一代设计展、深圳时尚家居设计周、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设计上海、设计深圳、U设计周、中国(广东)大学生时装周、龙江杯等展会、大赛组委会强强联动,向与会者推介“刺桐杯”大赛。并实地走访陆升(福建)集团有限公司、嘉亨家化股份有限公司、泉州市一扬(天高)文化用品有限公司、泉州众益太阳能科技股份公司、福建科立讯通信有限公司等泉州产业代表性企业,并与泉州市无线电对讲机行业协会、福建省水暖卫浴阀门行业协会、泉州市装备制造业协会等行业协会深入合作,挖掘产业需求的同时推介大赛,鼓励本土企业积极投报。
业内人士表示,这会是一场立足泉州,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意盛宴,更是泉州市高度重视发展工业设计,通过抓赛事、育平台、树标杆、促融合等举措加快我市工业设计创新发展的体现。
让更多作品落地“发热”
“刺桐杯”国际设计大赛始终坚持以“设计赋能产业 创新引领未来”为目的,最终希望实现“世界饭,泉州味”的定位。接下来将对收到的作品开展评审工作。组建初评专家组,将根据产品组与概念组的不同特点,多维角度出发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分别评选出不少于600件(产品组、概念组各不少于300件)优秀设计作品,加上各县(市、区)设计赛事组委会报送的各设计赛事入围复评作品名单,汇总成“刺桐杯”大赛入围复评作品名单,在大赛指定网站公布。
今年的“刺桐杯”国际设计大赛在产业对接、成果对接、政策对接上持续发力,自初评结束后,将着手大赛官发布优秀作品线上展,设置“企业×设计师共创链接器”、“‘设计面孔100’人才库”等新版块,针对地方优势产业推广大赛设计人才成果。组织入围复评选手召开线上会议,邀请泉州企业家在线参与,通过选手解读入围参赛作品让企业深度了解作品的设计理念,初拟意向合作设计师名单。同时组织泉州市园区代表企业拟合作的省内入围选手来泉进行“聚刺桐·设计进园”产业调研活动,省外的选手通过“云对话”的方式,一对一深入了解泉州重点产业代表性企业情况,实现供需精准对接,针对性地通过工业设计解决企业的生产瓶颈。
“我们将着眼用设计企业赋能,合理抓产业链攻坚,努力当好转型升级的践行者。聚焦纺织鞋服、建材家居、只能装备、电子信息、健康食品、文创礼品等六大主导产业中的民生产业,探讨‘产城人’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促进人才、项目等要素加快聚集,进一步激发泉州产业活力。”组委会相关人士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