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在近两年的发展增速有目共睹,称其为最火的一道“菜”也毫不为过。尤其是2023年,预制菜产业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愈发为整个行业加重砝码。这个有望在未来五年内达到万亿元市场规模的行业,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入局者,他们寻找着合适的“落脚点”,以不同的姿势切入到赛道中去,希望成为站在“风口”上的幸运儿。
机遇已经摆到眼前,但能否脱颖而出还要看各企业的“内功”。
从2023年上半年来看,表现较为优秀大概有几个,其中以“中食民安”(2022年9月在港股挂牌上市,股票代码8283.HK)为代表的一些创新企业,他们展现了明显的智能化、产业链、生态链整合等优势。如今,2023年赛程已经过半,这些企业是否能一如既往,在经历市场浪漫的淘洗之后成为最后的“真金”,成为业内外关注的焦点。
上半年:领跑者秀“肌肉”
预制菜行业隐藏在冰山下的巨大体量正在快速浮现。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达到10083.5亿元。这也让嗅觉敏锐的资本闻风而动,特别是进入2022年后,中国预制菜企业数量已经从十几年前的2000家,增加至如今超过7万家。
2023年,预制菜产业在延续此前蓬勃发展态势的同时,更有了政策上的大力扶持。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要求,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这是预制菜自问世以来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更加引发了行业的整体震动。
政策支持、企业扎堆、行业看好、资本竞争、跨界玩家热捧,都让2023上半年的预制菜行业尤为精彩。出自原料供应企业、菜品生产企业、速冻食品企业、连锁餐饮企业和零售企业五个领域的巨头们,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进行“点状”发力;跨界玩家如格力电器、老板电器、海容冷链等企业持续从预制菜生产制造设备、冷链物流设备等电器生产领域做突破口;饿了么成立专门团队优化细分行业运营;更有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借助行业成熟的供应链,选择以产品为抓手,直接创立预制菜品牌。
相比之下,一些有“专攻”的头部企业则呈现出令人咋舌的“超级能量”,比如以“港股预制菜第一股”著称的中食民安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食民安),这家专注于打造产业集群,为各个企业提供包括供应链、餐饮投资孵化、金融农业、餐饮业、家电业云端产业、社交平台、电商、物流、新零售、仓储搭建等多功能板块于一体的多种专项服务的集团公司,与那些只能从事整个链条环节一部分的企业不同,中食民安将预制菜市场视为一个完整的生态链条,其提供的SaaS+服务就像一条隐形的链条,能将预制菜领域的各部分、各环节整合到一起,并最终形成涉及全产业链的合力,在低成本切入预制菜市场的同时,也搭建起整个商业运作架构。正是通过这样的服务,才让中食民安实现了在上半年的“领跑”姿态。
下半年:谁能站上金字塔顶端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入局玩家不断涌入,预制菜市场的竞争格局也愈发明晰。在资本加持下,龙头企业通过不断产能扩张、多方布局、延长产业链,加速收割市场红利,因此,在2023年下半年,预制菜市场或将迎来更深刻的变局。
在中食民安看来,如果将预制菜市场比作是一座金字塔,那么未来的发展一定会呈现出分层级的格局。即具备完整产业链优势的公司居于上层;在供应链某一端有优势地位的公司,如部分优质餐饮企业、食品企业等,位于预制菜金字塔中层;在局部市场或者产品方面小有优势的公司,成为大公司的供应商,坐落于金字塔的低端。
谁都想占据金字塔顶端的位置,但真正拥有这样实力的企业却屈指可数,中食民安可为其一。作为在预制菜行业深耕多年,已具备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基础的企业,中食民安在B端和C端都有强大的客户基础,同时旗下还有多个预制菜业务线,企业业绩也一直处于上升水平。
2022年9月上市以来,中食民安不断升级发展战略,用数字化技术全面整合预制菜产品链融合服务,构建了一整套管理体系和商业赋能体系,并通过产业SaaS+服务合作伙伴,让整个预制菜产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2023年,中食民安更是在B端和C端发展的基础上,依托其推出的预制菜产业SaaS+服务链快速抢占G端渠道,并且已经在G端发展上取得了很大进展,说其市场前景不可估量,一点也不夸张。
进入2023年这个“预制菜产业元年”,预制菜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明显地从最初的产品、渠道、品牌、供应链一个维度的竞争,进入多维或者全维度的竞争。这意味着,“砸钱换规模”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未来一定是供应链实力雄厚、渠道力强、产品过硬、服务全面的企业才能笑着走到最后,这一点已经成为业内的普遍共识。
在这种形势下,日渐拥挤的预制菜赛道必然会进入“大浪淘沙”的模式,良币驱逐劣币的效应将加剧显现。中食民安,凭借覆盖全产业链的融合优势、系统集成优势、政策优势及金融税收优势,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与其他头部企业一道,傲然立于预制菜行业金字塔的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