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牧民迎来网络新生活

 2017-11-06 13:00:34  来源:产经综合  责任编辑:   点击:034次

分享到:

  中新网巴彦淖尔11月6日电 (张林虎)“自从光纤接入我们家,家里的收入翻了倍。”50岁的牧民薛清说起家里的变化时眉飞色舞。

  薛清家住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获各琦苏木(苏木相当于乡镇)乌宝力格嘎查(嘎查相当于村),地处巴彦淖尔市北部,距离中蒙边境不足200公里。

  走近薛清的家,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整齐的房舍和洁白的蒙古包,旁边石头上刻着宝日汉图大营六个大字。

  “大家先连上我家的无线网,密码是6个8。”薛清一边说着,一边娴熟地将奶茶、炒米、羊肉等端上桌。“自从宽带进入我家,生活水平一下就提高了,感觉和城里面没什么区别。”说起互联网带来的好处和便利,薛清滔滔不绝。

图为通信工作人员架设光纤。 李建仁 摄

  薛清说,最早以前这里网络信号覆盖不好,羊生病后,往往需要走十多公里到苏木才能打通电话。而现在羊生病后,拍个照片发给兽医就能看病,方便省事。

  “不光是这些,互联网省去了不少人力物力。”薛清的妻子李玉梅告诉记者,由于他们家地处草原深处,地广人稀,邻居之间距离少则三五公里,多则十几公里,羊群跑丢的情况时有发生。

  “以前羊跑丢以后,找羊就是一件头疼事,只能骑摩托车四处漫无目的寻找。现在不一样了,将丢羊的信息发到牧户群里,邻居看见了拍照反馈,谁家的羊一目了然,我们现在也是‘精准寻羊’。”李玉梅笑着说。

  “别看我们住的偏远,但我们的生活却一点也不落后。”跟羊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薛清如今不仅仅养牧,还办起了牧家乐、采摘园。

  “以前牧家乐年收入3万元,宽带入户后,今年收入7万多元。”薛清说,从牧区通电到互联网入户,发展的速度让他有点目不暇接。

  “如今的社会没有网络寸步难行,草原上没网络也留不住人,游客来一次就不来了。现在光纤入户,游客来了不仅能品尝草原的味道,还能上网、K歌,生意自然就好了。”薛清进一步解释道。

  作为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实施“互联网+精准扶贫”的具体实践行动,“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加快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有效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2016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正式启动电信普遍服务。

  最早享受光纤宽带便利的是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塔尔湖镇的刘永生,他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平时要想见一面很难。2016年,听说村里要给免费安装光纤宽带,刘永生第一个报了名。

  “以前想儿子、想孙子只能打电话,一年到头也见不着两面。现在好了,随时可以视频通话,相隔千里就和在眼前一样,这得感谢国家的政策,感谢电信普遍服务。”刘永生说。

图为薛清夫妇为生病的羊拍照发给兽医进行咨询。 张林虎 摄

  记者了解到,巴彦淖尔市2016年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程项目实施以来,以信息技术帮助农村及偏远困难地区脱贫致富。内蒙古经济学家盖志毅表示,在我国城乡差距中,除了过去大家熟知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外,还有一个叫数字差距。在信息化社会,电信普遍业务在农村牧区的普及对消除数字差距有巨大作用。

  盖志毅表示,让越来越多的农村牧区通宽带,参与电子商务,既是赋权赋能,也是精准扶贫。畅通、便利的信息服务,意味着开放、共享的可能,必然会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在跟上时代脚步的同时实现脱贫致富。(完)

CopyRight(C)2007-2015 第一产经日报报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11160号
网站所刊载信息全部转载互联网,不代表第一产经网观点|版权由原作者拥有,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
第一产经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