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头巷尾 看到不一样的成都

 2023-12-01 10:45:01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sorrs   点击:034次

分享到:

  在成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但凡天气好一点,出一点太阳,街头巷尾的茶馆、咖啡馆、小餐馆就“长”满了人。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多年前,歌手赵雷的《成都》也让人们对成都的街头巷尾充满了好奇。带着这份好奇,在采访消费主题的稿件时,我们自然而然地将目光投向成都的大街小巷。

  通过走街串巷,我们探访了多家特色小店,沉浸式体验了新颖多样的文化展演,看到了大运会后成都体育消费的热情,深切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消费的新特点和消费活力的来源。

  ——消费需求多元、消费供给推陈出新。

  成都人自古生性乐观,这种乐观在消费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是及时行乐的消费观和多元个性的消费需求,使成都的消费市场始终保持着特有的活力;另一方面则是成都人对新生事物的包容,催生了一批批特色消费形态在这座城市生根发芽。

  以成都东郊记忆为例,282亩的园区聚集了300多家创意公司和特色小店,艺术纺织、新中式茶饮、街头潮牌、服装咖啡融合店……在这里,既能感受到旧烟囱、老锅炉带来的浓浓的工业风,又能感受到各类新式小店、特色展览的融合共存。

  现在的成都,成熟的商业综合体遍布全城,特色商业街区、特色小店和不断创新的消费场景在这座城市遍地开花,你能想到的或者想不到的消费形式都有他的一席之地,并且出门不远,就能获得。

  ——城市有机更新助力“烟火气”和“时尚感”相融共生。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深切体会到,消费新场景的营造并非一味地拆旧建新,而是在保留城市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让新、老业态有机融合,形成特色。

  漫步在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成都玉林片区,最能体会到这座城市的“幸福感”与“包容性”。以前,这里是典型的“老成都”模样,老旧的小区院落,街头很少有年轻人。

  2021年12月,玉林完成有机更新——咖啡店、小酒吧、甜品铺、江湖菜、文创产品等店铺鳞次栉比,新业态充分融入老街区。成都玉林特色商业街区商户共发展联盟会长曹滢强调:“这种城市有机更新,既有新业态的加入,又让老业态自己不断迭代。”

  芝莹服饰店就是如此。“原来我们叫裁缝店,现在我们这行有个时髦的说法叫‘定制服装’。”邓超说,在玉林开店29年来,经历着客户审美的不断变化,自己也在不断学习、紧跟时代。现在,她的店扩大了门面、装潢更加时尚,员工也增加至4人。

  现在,许多年轻人来到玉林开店、创业,这里还成立了全国首家主理人联盟,打造了独具成都特色的“市井生活圈”——时尚的小店内,许多年轻人前来逛街打卡;洋气的咖啡店隔壁,大爷大娘正坐在椅子上晒太阳……市井和时尚在这里毫不违和、相融共生。

  ——政策合力激发消费活力。

  在成都街边吃饭、喝茶或喝咖啡,但凡是气候允许,坐外面座位的人一定比坐里面的人多。而这背后,是成都城市管理中对临街业态的宽容,在不影响行人通行、保持街面卫生、不占用盲道等前提下,允许小店规范化外摆,既守住了城市烟火气,也让文明更暖心、让小店更有活力。

  这种包容还体现在许多城市的细节中。在玉林和东郊记忆,记者看到,经过改造后,车道与街边店面用绿植隔开,但中间没有坡坡坎坎,这种设计既拓宽了地面,又方便了大家来逛,特别是对推婴儿车的父母等人群很友好。

  成都还通过打造新“十二月市”系列促消费活动,积极培育首店经济、小店经济、夜间经济、周末经济消费场景,并推出大运场馆惠民、各种惠民音乐会等政策,既惠及了群众生活,也在无形中孕育了市民的文体消费习惯,形成了更好的群众基础。

  当人们在谈论成都时,安逸、闲适似乎是绕不开的代名词。但当你走进大街小巷,去看这座城市过去十几的飞速发展,去感受这座城市不断生长的活力,一定会看到许多不一样的地方。

CopyRight(C)2007-2015 第一产经日报报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11160号
网站所刊载信息全部转载互联网,不代表第一产经网观点|版权由原作者拥有,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
第一产经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