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高价挖角知乎大V 排他性条款点燃内容大战

 2017-09-01 08:30:00  来源:新浪  责任编辑:root   点击:034次

分享到:

  今日头条高价挖角知乎大V 排他性条款点燃内容大战

  优质内容和社区氛围会不会随签约大V迁移?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李冰如

  头部内容的争夺愈演愈热。“今日头条今年一口气签了300多个知乎大V,刚把我也签了,而且是给钱的,年收入比普通白领高……”知乎大V“恶魔奶爸”的一张截图近日在互联网上激起千层浪。南都记者从多个渠道的消息人士处证实,今日头条从年初开始便向多名内容创作者抛出橄榄枝,并开出现金补贴。南都记者同时发现,从今年初开始今日头条便力推旗下问答社区悟空问答,并在今日头条首页开放问答入口。随着问答、短视频等更多具备社交属性的内容产品的布局,他们试图增强用户关系属性,拉高用户留存时长和留存比例。在今日头条的对面,深耕知识分享和社交的知乎也在加速商业化,优质内容大战似乎一触即发,谁将跑在更前面?

  拉拢大V签署排他性协议?

  知乎大V河森堡、国家博物馆讲解员袁硕,他的知乎用户页面上显示,其拥有粉丝将近20万,获得372k的赞。河森堡告诉南都记者,他也收到了来自今日头条的邀请,除了有网传的那些收入之外,条件也具有排他性———不得授权给知乎、果壳、腾讯新闻等“存在竞争关系的单位”。

  “我现在手上的工作太多了。”河森堡告诉南都记者,因为时间关系无法保证内容出品,他最终并未签约。在这之前,他以国博讲解员“河森堡”的身份被邀请参与电视节目《一站到底》,并走红。从收入角度来讲,今日头条对于河森堡来说吸引力也不高。在知乎上,河森堡一场live收入两万起。

  “挖人”事件一出,今日头条和知乎相继发声。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站出来在今日头条旗下问答社区悟空问答上发布内容称———“知识应该分享的,我们只是鼓励创作。一如既往,我们会覆盖长尾,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只是要做好匹配。大家别吵了,上来答题吧。”至于是否签署排他协议?悟空问答对外的官方说法则是,“悟空问答的签约答主不仅仅300人,但从未禁止任何人在其他平台发布内容。”而知乎方面则回应,“我们不盲目追逐流量、不使用肤浅的手段拔苗助长”。

  按照去年11月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张一鸣当时给出的数据,截至2016年10月底,今日头条累计有6亿的激活用户,1.4亿活跃用户。第三方机构Quest Mobile今年一季度数据也显示,今日头条月活用户数为1 .7亿。而南都记者从知乎方面拿到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知乎注册用户8400万,日活用户2200万。去年上线的知乎Live到今年5月已经举行了超过3700场,用户复购率达到42%,讲者的平均时薪过万元。

  从用户体量上来说,两者差距颇大。但有“干爹”输血的悟空问答,能否逆袭?财大流量多的今日头条进军问答社区,对于知乎而言是否形成挑战?对此,知乎目前的回应仅表示,“无论从站内氛围还是后台数据来看,该事件并没有对知乎产生影响,优质内容生产者依旧在持续生产和分享优质内容。”

  优质内容如何打造“护城河”

  南都记者调查发现,今日头条至少于今年初开始便积极引入多个领域的内容创作者入驻悟空问答,而在运营机制上,悟空问答也更鼓励用户发布多图文的内容,增强可阅读性。此外,今日头条首页上也有“问答”入口。

  “今日头条近两年发展得很迅猛,用户暴增、广告暴增。这两个暴增的背后有个巨大的问题,就是内容不足,不足以支撑这些用户和这些广告。广告的呈现是需要足够的内容做载体的。”艾媒咨询集团CEO张毅告诉南都记者,这也是为什么今日头条对于优质原创内容如此“渴求”的原因———内容将能帮助其更好留住用户。

  科技评论人罗超昨日也向南都记者表示,知乎已经形成网络效应,头部内容创作者选择知乎,是因为“读者在,还有社区氛围。”而这些,都是当下悟空问答的相对弱项。但“社区氛围是由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一起决定的,而不是大V。”罗超补充道。

  实际上,凭借问答、短视频等内容产品的布局,今日头条早已不仅仅是新闻资讯平台。分析认为,更多具备社交属性产品的引入,可以帮助今日头条增强用户关系属性,拉高用户留存时长和留存比例。

  对比来看,积累了足够内容的知乎,在打造知识分享和社交平台这条路上跑了6年,商业化正在加速。今年5月份,知乎上线“市场”入口,加速商业化,其中汇集了知乎Live、知乎书店、付费咨询这三类主要的“付费”服务形态。就在几天前,知乎在新版本A pp上推出了全新的知识分享场景:“想法”,用户可以即时进行内容创作,更像是文字版朋友圈。

  罗超认为,在悟空问答等冲击之下,知乎将受到一定的分流。但后续竞争的关键是,知乎要能够满足用户高效率获取知识的这个根本需求。知乎联合创始人张亮在知乎“想法”上也发布动态称,“高质量的分享无法被流水线化定价,好的对话氛围更不可能被粗暴迁移。”

  采写:南都记者 李冰如 实习生 赵正玲

CopyRight(C)2007-2015 第一产经日报报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11160号
网站所刊载信息全部转载互联网,不代表第一产经网观点|版权由原作者拥有,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
第一产经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