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中铁总让步 “复兴号”价格仅降5%

 2017-08-14 17:40:03  来源:财新网  责任编辑:root   点击:034次

分享到:

  【财新网】(记者 路炳阳)“复兴号”价格争执持续半年有余,终以中铁总让步告一段落。作为买方,中铁总不再坚持降价20%的要求,改以正常降价幅度5%结束谈判。接近青岛四方的人士对财新记者确认了上述消息。

  中国铁路总公司(简称中铁总)人士亦对财新记者确认,中铁总认可“复兴号”全方位超越“和谐号”,双方以约1.80亿元/列为基础谈判价格,最终确定在此基础上降价5%,本次复兴号采购价格位于1.70亿-1.72亿元/列区间。

  他对财新记者强调,此价格协议仅是短期协议,未来采购时,买卖双方仍要继续商讨价格,年均3%-5%的降幅符合中铁总利益。

  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青岛四方)是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601766.SH,简称中国中车)旗下企业。接近青岛四方的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今年轨道交通车辆装备原材料大幅上涨,尤其是钢材、铝材,涨幅超过了20%,虽然“复兴号”统一了技术标准体系,形成了规模化生产,但这不足以弥补生产成本的涨幅,中国中车很难在短时间内大幅调降“复兴号”价格。(详见财新网报道,“独家|铁总要求‘复兴号’采购价大降二成 中车铁总利益角力”)

  “一次降低20%对我们来说是一场噩梦,现在确认降福5%,基本延续了以往的降价节奏,虽然动车组的利润会再次降低,但价格总算是停留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他说。

  2017年年初,中铁总向中国中车传达了中国标准动车组(下称中国标动)降价20%的要求,幅度之大前所未有。降价后,“复兴号”动车组单价仅在1.3亿元/列左右,这在中国中车内部引发不小震动,亦引起诸多二三级供应商的不满。

  整机厂和供应商认为,中铁总要求中国标动在研发完成之始就大幅降价,“无论如何是说不通的”(详见《财新周刊》报道,“‘复兴号’降价风波”)。

  另据中铁总人士对财新记者透露,目前在造“复兴号”动车组除年初中铁总采购的50列外(详见财新网报道,“标准动车组首进铁总采购名单 共50列”),还有104标准列也已经开始制造。

  该人士称,这批动车组将以长编列出厂。中国动车组分标准列(8辆编组)和长编列(16辆编组)两种,一列长编换算为两列标准列。该人士还称,新造“复兴号”将优先用于京沪高铁和在建京张高铁上。

  中国标准动车组是在CRH380系列基础上研发的,命名为“复兴号”(详见财新网报道,“中国标动明日京沪高铁首发?命名复兴号”)。

  据财新记者了解,在近几年的中铁总招标采购中,CRH380系列动车组每年均会下调价格,降幅在3%-5%区间。2010年CRH380系列动车组研发完成之初,价格保持在2亿元/列以上;2013年动车组招标,该型动车组最终均价约为1.87亿元/列左右,2014年降至1.80亿元/列左右,2015年和2016年继续下调价格至1.70亿元/列左右。

  关于此次动车组招标价格风波,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贾利民教授认为,目前“惟最低价中标”的招标程序和评价机制,确有“劣币驱逐良币”嫌疑。

  他表示,考察供应商应有多个维度,单纯利用市场地位施加价格压力,不利于激励供应商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后续服务,更不利于企业自主创新和行业科技进步。买卖双方以合理价格成交,确保后续合同执行阶段管控好质量,才是理性之道。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赵坚则指出:大型制造业产品价格和规模效应、采购数量等因素密切相关,“卖给中国企业和国外企业价格会不同,在国内生产和在国外生产价格也不一样,单列采购和采购100列的价格也不一样”。

  他建议,中车可以效仿商业飞机制造商,设置公开的目录价格供商业谈判,但合同价格应根据情况而定。

CopyRight(C)2007-2015 第一产经日报报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11160号
网站所刊载信息全部转载互联网,不代表第一产经网观点|版权由原作者拥有,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
第一产经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