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煤企利润总额同比增19倍

 2017-08-13 11:00:02  来源:财新网  责任编辑:root   点击:034次

分享到:

  【财新网】(实习记者 张心怡)8月11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消息称,今年1-6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总额147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403.1亿元,是去年上半年利润总额的20倍。

  多家煤企的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其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大幅增长。2017年1-3月,神华集团的利润总额176.85亿元,同比增长100.8%;中煤集团利润总额为 24.15亿元,与去年同期亏损17亿元比较,扭亏转盈;阳泉煤业利润总额累计实现6833万元,同比上涨31倍。

  汾渭能源煤价分析师曾浩分析指出,按目前1400多亿元的利润水平,据粗略测算,平均吨煤利润可达到约70元,利润率可达20%-30%。“该水平堪比煤炭行业在2002年到2011年的黄金10年的阶段。”

  去产能成效

  煤炭企业利润大转折的主因是煤价价格的大幅上涨。从去年1月,秦皇岛港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平仓价为365元/吨,一直连续上涨至11月中旬,达到760元/吨的最高点。今年年初,煤价从617元/吨震荡上涨,截至8月11日达到634元/吨。

  曾浩指出,2015年下半年和2016年的上半年的利润是整个行业近几年的最差水平。去年1-6月,全国规模以上的煤炭产能只有71.7亿利润,行业利润率仅为1%。

  随着去年5、6月份煤炭去产能的加速推进,2016年下半年开始,煤炭行业利润已全面大幅提升。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总额(补贴后)合计1090.9亿元,同比上升223.6%。

  发改委称,去产能的积极成效体现在违法违规建设和超能力生产得到有效遏制,煤炭市场秩序得到有力规范。2016年退出资源枯竭、长期亏损、安全基础差的煤矿2000处以上,全国煤矿数量下降到8000处以内。其中,退出30万吨以下煤矿1500处。曾浩认为,在供给端,煤炭行业工业结构的调整使煤炭供应大幅减少。

  在需求端,全国的用电需求出现了大幅增长。从2016年开始,用电量由2015年的负增长转为正增长。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今年1-6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9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增速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

  广发期货煤炭分析师邓舜认为,经济增长是用电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年上半年,全国GDP同比增长6.9%,高于2016年6.7%的经济增速。“不同于过去几年的‘新常态’经济形势,国家从2016年开始通过扩大财政赤字,刺激需求提升。”

  曾浩分析,火电之所以是承担用电量增长的主力军,还在于水电和新能源的发电量不及预期。近两年来,水电发电量增长有所放缓。今年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水电发电量461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2%,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7.6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新能源发电量无法赶上社会用电增长量。

  利润或已见顶

  目前虽然煤价依然处于上涨的态势。但行业分析师认为,今年1400多亿元的利润水平已经达到煤炭行业的一个高点。从明年开始,利润会有所下降。

  去产能为煤炭行业带来了利润利好,但对下游行业产生了不利影响。作为火电龙头企业,华能国际在8月1日披露的2017年中报显示,其归属股东净利润同比下降89.5%。

  华能国际在业绩报告中称,2017年受煤炭去产能政策持续影响,煤炭供应将进一步向先进产能集中,行业的集中度明显提高,煤炭企业话语权和议价能力增强。公司同时预计,随着政府加快优质产能释放,预计全年可净增加有效产能约2亿吨,2017年下半年煤炭供应及 价格将逐步回归理性。

  邓舜分析指出,煤炭行业的巨额利润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增加下游成本,电厂的利润会被大幅缩减。“国家可能因此要调高上网电价,使电网让利给电厂。” 预计今年全国去煤炭产能总量应该会突破1.5亿吨的预期值。

  “煤炭作为基础能源,如此高的利润并不是一个健康平稳的态势,火电行业的长期亏损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曾浩说。他认为,去产能政策虽然将煤炭行业从泥沼之中拉出来,但是一个行业的发展并不能以牺牲另外一个行业为代价。

  曾浩分析,想在今年实现煤炭行业回归到合理运行,要看国家是否能够在今年去产能的同时完全释放有效产能。按目前的产能水平粗略测算,满足冬季用煤需求还有约2亿吨的产能缺口。此外,还应平衡煤电企业的利润。“目前国家已经在具体落实,例如提出年度长协价格,后期对电力企业进行改革以提高火电总体利用小时数,来提升火电行业的盈利能力。”

  发改委称,今明两年还将加快退出9万吨及以下煤矿,进一步为优质产能发展腾出空间。同时,制订实施鼓励煤电联营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中央煤电企业以及重点产煤省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和煤电联营正在加快推进。

CopyRight(C)2007-2015 第一产经日报报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11160号
网站所刊载信息全部转载互联网,不代表第一产经网观点|版权由原作者拥有,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
第一产经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