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星期到“秒到账”,看大数据如何助力银行“输血”中小微企业

 2020-05-27 12:15:48  来源:互联网综合  责任编辑:产经采编   点击:034次

分享到:

  “不用交资料,不用跑银行,点一点手机,贷款当天就到账了。”说起疫情期间“邂逅”一贷通的经历,山东麦德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仍然记忆犹新。

  麦德森医疗科技是主要经营药品食品包装、医疗器械等生产与销售的中小企业,在今年疫情爆发时转产口罩、防护服等国家紧缺的防疫物资,一度陷入没有足够资金购买原材料的困境。作为爱城市网App的老用户,公司负责人第一时间想到了一贷通线上融资渠道,通过登录一贷通平台,在线申请贷款,短短几分钟便获得了银行贷款审批30万,解决了购买设备和原材料的资金困难。

  借助一贷通的这笔贷款,麦德森医疗科技公司2月初实现投产,有效帮助济南市缓解防疫物资紧张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我国,像麦德森医疗科技这样的中小微企业法人单位超过1800万家,他们在促进就业增加、激发创新创业、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称为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

  但是囿于自身规模、公司管理水平、抗风险能力等多方面原因,大多数中小微企业资金获取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融资难、融资贵更成为许多中小微企业主的心头大患。

  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已成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多次呼吁利用政府数据开放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浪潮也通过建设运营数字金融一贷通平台,搭建起了银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桥梁。

  对金融企业来讲,这种纯线上、无接触的贷款模式带来的效率提升也是巨大的。

  齐鲁银行普惠金融部副总经理王宗强表示,在过去,融资、贷款需要申请企业提供一系列包括财务报表、基础资料流水等大量申请资料。同时,银行相关的工作人员还要去现场考察核实材料真实性,客户也要到银行来开户,进行见签等系列操作,时间周期长,融资成本也高。

  一贷通上线伊始,正是传统银行向零售化、线上化转型的关键时期,齐鲁银行敏锐捕捉到金融业务模式变革的先声,成为首批上线一贷通的金融机构。经过一年多的合作,一贷通平台已经成为齐鲁银行最重要的放款通道之一。

  与传统模式不同,一贷通平台是浪潮基于政府支持和相关数据授权,运用区块链、大数据、AI等技术,打造的聚合型金融服务产品,一头连接银行,一头连接贷款企业,打通了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最后一公里”。

  尤其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宏观形势下,众多行业受到冲击,大量中小微企业陷入流动性短缺困境,“一贷通”适时联合金融机构推出“防疫快贷”、“防疫微贷”等多种贷款产品,建立专项资金池,主动对接疫情防控物资重点生产企业及其他涉及疫情防控的上下游企业,有效助力银行提升了服务企业的能力。

  博赛网络就是这种新型融资方式的受益者。作为一家中小规模的IT技术服务企业,疫情期间,博赛网络接连签约了几个新项目,却因资金无法回笼陷入了融资困境。

  在一贷通平台,“从提出申请到通过审批,只用了10分钟,我们当天就拿到了银行100万元贷款额度。” 博赛网络董事长董良说,如果通过传统银行线下渠道融资,这是难以想象的,仅准备纸质材料,就需要两到三周的时间。

  企业贷款快速获批,得益于浪潮AI、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率先应用。过去,中小企业想融资,但数据核实难、调研周期长,银行评估企业信用要花费很长时间。在一贷通平台,通过政府提供企业财税、社会保障、违法违规等数据,浪潮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自动生成企业评估报告,快速计算出企业的可贷款额度。

  在这个过程中,正是“数据”串起了这一系列复杂的环节,成为信贷模型中最关键的要素。

  浪潮集团副总裁张帆表示,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型信息化技术,正在逐步改变金融服务场景,帮助银行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浪潮利用税务数据、五险一金数据、水电煤气等政府开放运营数据,结合天元数据网的互联网数据,输出多维度企业信用报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截至目前,“一贷通”业务已在超过20个城市落地运营,申请企业103万,累计为9.27万家企业提供了127亿元贷款。


CopyRight(C)2007-2015 第一产经日报报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11160号
网站所刊载信息全部转载互联网,不代表第一产经网观点|版权由原作者拥有,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
第一产经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